创业找项目 导航

申论应试中提出对策环节的相关思考

来源网站:创业找项目 2018-06-16
创业找项目
  申论应试中提出对策环节的相关思考

  在申论应试中,提出对策或方案,是申论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是申论考试的主要考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现实的申论应试实践中,纵观一些考生的答卷,感到现状不容乐观,一些考生对提出对策或方案这个环节把握得不是很好,提出的对策或方案存在很多问题,诸如不对应、无主次、没措施、忘身份、不合理、无力度等等,偏离试题要求,丢分严重。那么,如何把握好申论中提出对策或方案这一环节呢?笔者从研究和实践的角度认为,把握好提出对策或方案这一环节,必须明确“两点”、做到“三性”、抓好“四步”。

  一、提出对策必须明确“两点”

  1、要明确虚拟身份。在申论应试中,有些考生对试题要求的“虚拟身份”不以为然,有的甚至视若无睹,致使提出对策或方案的身份与试题要求大相径庭,最后造成深深的遗憾。申论试题要求的“虚拟身份”有很强的现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让考生不忘应试目的:做国家公务员。考题在提出对策或方案的环节中,要求考生要以特定的“虚拟身份”来提出对策或方案,无疑是命题者的精心策划使然。因为这样命题,是让考生不忘应试目的,直接进入国家公务员的“角色”,直接履行公务员的职责。很显然,虽说是“虚拟身份”,但站位之高,定位之准是毫不含糊的。正是这种“虚拟身份”的“定位”,才使考生提出的对策或方案更贴近或切合公务员工作的实际,公务员的“角色”作用才能突出出来。可见,在实际应试中,“虚拟身份”并不虚,因为考生要以国家公务员的“实际身份”,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或方案。

  二是让考生能够身临其境:处理实际问题。人们常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应试实践中,“虚拟身份”给考生明确地进行了“定位”,这就要求考生摒弃自己原来的真实身份,以虚拟的国家公务员的身份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工作方案。诸如“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以某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等等,去实实在在地解决和处理问题。我们必须看到,试题中的“虚拟身份”不断变化,是说明要学会以不同的公务员职位“角色”来处理和解决问题。

  三是让考生可以大显身手:提出独到见解。 “虚拟身份”的“定位”,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考生们大可不必有什么顾虑,可直接“走马上任”,尽而“发号施令”,一展“雄才伟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勿庸置言,面对不容含糊的“国家大事”,如何去解决,提出什么样的对策或方案,考生自可大显身手,尽可以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展示自己经国治世的才华。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即考生们所提出的对策或方案必须符合试题给定的这个“虚拟身份”,既不可过,也不可不及,要恰到好处。在试题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做到游刃有余地发挥所长,积极稳妥地有创造性地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方案。

  2、要明确责任归口。考生在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方案时,有时感到很茫然,因为他们不知道要解决的问题应该由谁去解决。其实,这就涉及到解决问题的“归口”问题,即这些问题到底该由国家的哪些部门来管,出了这些问题责任该由谁来负?说到底,这是《行政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为了能在应试中顺利地提出对策或方案,我们有必要搞清楚责任归口的重要性。明确责任归口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让考生具有社会分工责任到位的意识。考生针对试题要求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方案,是站在“相关部门”公务员的“角度”(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或负责人)来处理问题的,所以一定要很好地理解“相关部门”这个概念。也就是说,既然是“相关部门”,就不是所有的部门,而是对要解决的问题负有一定责任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说是“责任部门”。这就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国家,社会上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要由相关的部门去处理、去解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归口”。实践证明,有些问题一经出现,只有由能够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去处理,才能使得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实际上,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社会分工,正是这种社会分工,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管理井然有序。因此,在考生的头脑中,一定要树立社会分工和责任到位的意识,特别是对刚出校门或未出校门的考生,具有这种意识尤为重要。

  二是让考生懂得必要的行政管理知识实践。在众多的考生中,特别是在那些未出校门的大学生考生中,他们对管理学,特别是对行政管理学,缺乏实践经验,乃至对此一无所知。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在面对试卷资料概括出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干瘪空洞,没有具体落实的“归口”部门,根本实施不了。谁也不能否认,管理是使国家和社会得以井然和谐繁荣的重要手段,管理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前提,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为人民执好政,就必须懂得必要的行政管理知识,并且认真地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懂得行政管理知识,关键在于社会实践。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行政管理知识,深刻理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责任到位的实践意义,才有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或方案,实实在在地解决眼前的问题。

  二、提出对策必须做到“三性”

  无论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生产中,还是在考生应试的答卷中,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的对策或方案都一定要切实可行,否则,便解决不了问题。如何做到提出的对策或方案切实可行呢?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注意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提出对策或方案,不能凭空想象,而要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这就是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在申论应试中,考生别无选择,必须针对阅读给定资料概括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或方案,一点都不可以偏离或超脱。这是这一应试环节中最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认清这一点,一切努力均将付诸东流。当然,概括出的问题可能并不仅仅是一个,可能是几个或多个,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在几个问题或多个问题中进行比较,从而抓住主要问题,并将其突出出来。然后针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解决的对策或方案。至于主要问题之外的其他问题,也要进行选择,删去多数,保留一至两个,不必太多。对策或方案中,针对解决主要问题要浓墨重笔,次要问题一笔带过,切不可喧宾夺主。

  2、注意解决问题的操作性。任何一个对策或方案的提出,都是为了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果提出的对策或方案缺乏操作机制,没有可操作性,就只能说是败笔。可操作性,主要是指提出的对策或方案运行起来是否可以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行得通。当然,一个对策或方案有没有操作性,要看它是否合乎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看它的收益是否大于投入,要看它的效益是否大于风险,等等。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条件要进行充分地分析和思考,特别是对策或方案中的一些细节因素,更要进行深入剖析,趋利避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提出的对策或方案更趋完善。所以,考生在提出对策或方案的过程中,务必注意解决问题的操作性,切实做到对策或方案具体可行,收到最大的成效。

  3、注意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在现实的生活中,要解决一个问题,一般都有一个时间的要求。应该说,这也是我们提出对策或方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应试中,一些考生提出的对策或方案看不到丝毫的时间概念,解决问题似可遥遥无期,这怎么能行呢?没有时间概念,对策或方案的可行性从又从何谈起呢?解决问题一定要有时间的限制,否则,随着时间的流逝,问题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时过境迁,提出对策或方案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考生必须注意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一是要有一定的时间概念,用时间来制约和督促问题的解决,有些问题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是不容含糊的;二是解决问题要有轻重缓急,要有个主次顺序,对策或方案中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展开,责任落实到位。

  三、提出对策必须抓好“四步”

  提出对策或方案本身是一个周密完整的过程,所以考生在具体操作时,要认真思考,统筹安排,主要抓好以下“四步”。

  1、第一步,依据概括明确问题。无庸讳言,提出对策或方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对策或方案的依据。有人会说,在前面的概括中,问题不是已经概括出来了吗?是的,但是这些概括出的问题,哪些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考生在进行概括时心中未必明确,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全在“概括”上面。当进入提出对策或方案环节时,思路就变了,考虑的则是如何解决问题了。在这里,就是要“最后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即我们所说的给定资料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既然是明确主要问题,就需要考生重新审视前面概括出的问题,给它们“重新定位”。当然,这里就有一个能否抓住主要矛盾的问题。很显然,抓住了主要矛盾,“重新定位”也就不难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自然也就明确了。

  2、第二步,根据问题分析原因。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以后,就进入了提出对策或方案的第二个步骤,即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一步非常重要,是万万不可马虎对待的。如果说,我们能够提出特别出色的对策或方案的话,那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准确与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非常清楚,提出对策或方案,是要解决问题,而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没搞不清楚,就盲目地去提对策或方案,这不是开玩笑吗?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运用各种方法,如内因分析法、外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如果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思想上的,我们就从思想上解决,如果是政策上的,我们就从制定政策上解决,如果是管理上的,我们就从加强和改善管理上解决,等等。可见,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至关重要,问题分析得越深越透,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越切合实际,就越具有针对性。可是,有的考生对此并不在意,根本不进行认真的分析,而是想当然地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方案,结果浮在表面、单薄肤浅、缺乏力度,同意愿自然背道而驰。所以考生一定要紧紧抓住资料,深刻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针对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或方案。

  3、第三步,结合实际提出对策。确定了问题,又找准了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才能具体地提出对策或方案。提出对策或方案主要把握好这样几点:一是要针对确定的问题一对一地提出对策,也就是说,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可再横生枝节;二是不要忽略试卷中的给定资料,有些问题资料中就有解决的办法,可以大胆地去用。如资料中提到的相关政策、领导和权威人士讲话、字里行间的关键词句如“方法”、“措施”等;三是考生始终要保持有一种“对策”观念,不忘解决问题。

  4、第四步,按照要求形成文字。按照试题要求,考生提出的对策或方案,由于字数所限,一般来说,都是简而又简的“简案”。这就对考生的文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然是“简案”,就不能洋洋洒洒地写来,而必须抓住要点进行简明扼要地表述。所以,考生提出的对策或方案在文字上要充分体现:一是立足全局思考问题,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结构布局上,要先宏观,后微观,先粗略,后具体,有方法,有措施,解决问题要注重操作的可行性;三是行文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解决重点问题的对策或方案要鲜明突出;四是语言要符合规定的“虚拟身份”,用词要准确生动,语言要流畅有力,文字要工整,标点要清晰。字数要合乎要求,把握好“不超过”、“不少于”等的尺度。

申论应试中提出对策环节的相关思考》出自:创业找项目
链接地址:http://m.gjknj.com/duwu/158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

创业找项目

© 创业找项目 m.gjknj.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