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范文网 导航

旅游局乡村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可研报告(2020)

来源网站:卡耐基范文网 2020-06-30
卡耐基范文网
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可





告申报单位:XX区AA子镇人民政府
申报时间:二零二零年三月


第一章
总论
………………………………………………………………
1
1.1项目概要………………………………………………………………
1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原则和研究范围……………………
2
1.3综合评价………………………………………………………………
6
1.4建议……………………………………………………………………
8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9
2.1
项目自身背景分析……………………………………………………9
2.2
项目宏观背景分析……………………………………………………9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4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
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
第四章
市场分析
…………………………………………………………33
4.1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33
4.2乡村旅游市场分析
……………………………………………………34
4.3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6
4.4乡村旅游富民功能分析
………………………………………………37
4.5DD省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39
4.6六合市乡村旅游市场分析
……………………………………………41
4.7XX区乡村旅游市场分析
……………………………………………42
第五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46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50
6.1项目建设规模
…………………………………………………………50
6.2项目建设内容
…………………………………………………………50
第七章
工程设计技术方案………………………………………………
51
7.1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
……………………………………………51
7.2
工程设计原则…………………………………………………………52
7.3项目主要工程设计技术方案
…………………………………………53
7.4工程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55
第八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57
8.1
地理区位
………………………………………………………………57
8.2地形地貌
………………………………………………………………58
8.3
气候条件
………………………………………………………………58
8.4土壤条件
………………………………………………………………58
8.5
地植物资源条件
………………………………………………………59
8.6
水文特征
………………………………………………………………60
8.7
物产资源
………………………………………………………………60
8.8生态环境
………………………………………………………………62
8.9旅游资源
………………………………………………………………63
8.10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67
第九章
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消防与节能
……………………………70
9.1
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编制依据与采用标准…………………………70
9.2
劳动安全………………………………………………………………71
9.3
职业卫生………………………………………………………………74
9.4
消防……………………………………………………………………75
9.5
节能……………………………………………………………………78
第十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80
10.1
项目概况
……………………………………………………………80
10.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依据与执行标准…………………………………80
10.3项目区环境和生态现状分析…………………………………………81
10.4影响环境和生态的主要因素分析……………………………………82
10.5
环境和生态预防保护和减缓措施
…………………………………83
10.6环境和生态影响评价结论……………………………………………90
第十一章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91
11.1
项目管理
……………………………………………………………91
11.2
组织机构
……………………………………………………………94
11.3
劳动定员
……………………………………………………………94
第十二章
建设工期与进度安排
…………………………………………95
12.1
建设工期
……………………………………………………………95
12.2
进度安排
……………………………………………………………95第十三章
招标方案
………………………………………………………97
13.1招标方案依据与原则有
……………………………………………97
13.2
招标范围
……………………………………………………………97
13.3
招标方式
……………………………………………………………97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99
14.1
工程概况
……………………………………………………………99
14.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及说明
…………………………………………99
14.3
投资估算范围
………………………………………………………100
14.4
投资估算
……………………………………………………………100
14.5
资金筹措
……………………………………………………………102
14.6
财务管理
……………………………………………………………102
第十五章
效益分析
………………………………………………………103
15.1
经济效益分析
………………………………………………………103
15.2
社会效益分析
………………………………………………………106
15.3
生态效益分析
………………………………………………………107
第十六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08
16.1
结论
…………………………………………………………………108
16.2
建议
…………………………………………………………………110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
1.1.2项目承担单位:XX区CC镇人民政府
1.1.3项目联系人:AA,联系电话13965a5387a

1.1.4项目建设地址:位于DD省六合市XX区CC镇
1.1.5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1.6建设内容及规模
(1)新建滨湖大道,滨水景观带,2km小河流域治理;(2)新建红色纪念广场、休闲广场、观景平台、旅游步道;(3)龙井河景区开发、山体公园开发;(4)新建快捷酒店、快捷宾馆、农家小院、农家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5)新建设大别山特色渔家风情街,项目占地150亩,建筑面积约28000平方米,发展特色农家小院、渔家小院60处;(6)新建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活动广场;(7)新建游客服务中心;(8)新建污水处理、供水、供电配套设施;(9)集镇立面综合改造,包括屋面、墙面、杆线,农贸市场;(10)景区标识标牌、绿化、亮化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1.1.7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44000万元,其中:项目单位自筹1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3000万元、社会融资30000万元。
1.1.8
项目建设工期
本项目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项目建设期拟定36个月。
1.1.9
项目效益
项目建设将明显提升XX区CC镇旅游产品亮点、内涵、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为创建大别山CC镇旅游特色小镇打下扎实基础;提高CC镇旅游承载能力,增强CC镇旅游的便利性和可进入性;项目的建设将优化CC镇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推动CC镇产业转型升级,增强CC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项目建设延长了CC镇旅游产品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将增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当地群众收入,直接带动大量群众参与旅游业,利用旅游创业,利用旅游业致富,也将极大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促进CC镇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青山绿水变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原则和研究范围
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发改社会[2014〕2344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中共XX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2014〕4号)
《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三五”专项规划》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
《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
《DD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DD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
《DD省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
《DD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
《中共DD省委DD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E发﹝2015﹞26号)
《中共DD省委DD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DD大别山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E发〔2011〕15号)
DD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E政〔2011〕33号)
《DD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业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E政办〔2011〕91号)
《DD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E政办〔2012〕6号)
《DD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E政〔2014〕88号)
《DD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DD省贯彻落实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E政办〔2015〕66号)
《关于深化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六发〔2014〕20号)
《关于建设全景XX的意见》(霍发〔2014〕12号)
《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
《XX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
《XX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2020)》
中共XX区委
XX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5年)
XX区《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
《全景XX建设规划》
《CC镇总体规划》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规划方案及基础资料。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
DD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要求及附件要求
项目区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社会、环保等基础资料
有关旅游基础设施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规范、标准、定额资料,以及国家正式颁布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现场勘查资料和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可行性研究的原则
项目建设应符合XX区CC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遵循整体人文、自然景观相协调一致,坚持生态至上和资源保护的原则。

依据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发展的规划,对XX区CC镇旅游景点、服务功能及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与旅游环境。

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XX区CC镇现有的旅游资源及基础设施,同时吸收其它国内外优秀旅游景区设计优点,融合地区特色资源建设宜游宜居的特色乡村旅游小镇,进一步完善大别山CC镇旅游特色小镇旅游产品功能。

坚持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软件和硬件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服务游客为宗旨,加强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和管理。

积极贯彻国家旅游政策,认真落实了景区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1.2.3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结合CC镇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项目区生态资源环境脆弱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该项目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市场分析和预测、建设规模与内容、建设条件、工程设计技术方案、环境和生态影响、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内容进行了综合研究,以期为
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3综合评价
实施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政策。项目符合
“全景XX、全域旅游、全产业融合”的理念,符合XX区构筑“一心三区、一环六乡”的全域旅游基本格局的总体发展定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依托XX区红、绿、蓝优质旅游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比较优势,以及CC镇独特的自身资源优势,建设集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短居、养生、养老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小镇,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休闲度假需求,是一个高水平旅游产品,对促进CC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加强CC镇生态文明建设,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生态旅游内涵,全面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镇村形象和品位,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XX区打造融健康养生、山地运动、乡村休闲、特色商贸及其他专项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别山第一度假目的地发展目标,推动XX区CC镇旅游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项目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将成为绿色发展的新标杆,努力把绿水青山变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项目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项目建设,进一步充实CC镇旅游产品内涵,提升旅游产品品位,增加旅游产品种类,真正实现旅游富民强镇的目标。将大大提升CC
镇的旅游产业服务能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为“一谷一带”深度融合的生态旅游功能区添砖加瓦,增强软实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产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可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同时可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其中当地贫困线以下人口两千余人,另外项目将带动餐饮住宿、商贸等关联产业发展,预计间接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有力的促进了老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扶贫带动作用十分显著。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CC镇的镇容镇貌,使景区周边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使乡村旅游发展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基础的环境要素得到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可以创造价值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居民自觉保护环境资源,农业方面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具有很好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该项目建设,CC镇的第一、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实现多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整合CC镇区域内的优势资源,以旅游小城镇建设为核心,以乡村旅游建设为重点,以山水景点的打造为配套,借旅游推动CC镇村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延伸CC镇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使村民增收。同时,更多的吸引当地居民参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更好发挥辐射作用,带动CC镇农民就业致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提升CC镇核心竞争力。该项目定位准确,市场需求旺盛,示范带动效果显著,有利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促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1.4
建议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进程,积极统筹协调落实了项目建设配套资金,择优招标选定监理、设计及施工单位,尽早开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建设,及时投入使用,尽快发挥项目应有的综合效益。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2.1
项目自身背景分析
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区域版、山地养生度假型的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区全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以人居、休闲、养生文化为主题,滨湖景观、原生态乡村环境为特色,将自然景观与后天开发有机融合,建立起“景点观光——乡村旅游——生态养生——主题体验——颐养旅居”这五个逐层推进的综合性特色旅游项目,在旅游由长线观光旅游向中短线户外休闲度假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将成为XX区周边城市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的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内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度假、休闲、养生、体验、旅居养老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贫困人口脱贫。

2.2
项目宏观背景分析
(一)小城镇旅游发展背景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特色旅游城镇,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江南古镇周庄,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区,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翻新的今天,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度假养生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二)区域社会经济背景
在《XX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提出的发展定位是在十三五期间,XX要充分发挥旅游在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要让旅游业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跳板之一,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培育旅游业的“造血”功能,放大旅游业的“带动”效应,将旅游业发展成为XX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产业,成为改善城乡环境的美丽产业、激活乡村经济的富民产业、提升生活满意度的幸福产业。发展定位是在十三五期间,XX区要依托生态小城镇、特色乡村与人文山水旅游资源,高举大别山旅游旗帜,以全景XX、全域旅游、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理念,以全季旅游、发展逗留经济为卖点,以旅游常客和住客为目标市场,以满足中高端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为主导,积极引入大集团、大项目,将XX打造成为全国第一个区域版、山地养生度假型的国际旅游度假区,争取成为大别山旅游的龙头与新地标(不到XX,没到大别山),成为大别山旅游的入口和度假中心地(XX,大别山的厅堂),成为辐射和带动大别山旅游圈的核心区(大别山旅游的心脏),最终将XX建设成为融健康养生、山地运动、乡村休闲、特色商贸及其他专项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别山第一度假目的地(一样的大别山,不一样的XX)。
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充分整合镇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新型生态特色小镇,发展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倡导环保理念,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充分挖掘生态资源潜力,有利于区域经济综合提升。
(三)区域旅游发展背景
CC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绿水青山,风光无限,生态环境优美。这里白马尖峰峦俊秀,龙井峡深邃灵动,别山湖碧波荡漾,特色鲜明,但由于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欠缺,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市场优势。据《XX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为了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性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效益好、容纳就业多、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实现“全景XX、全域旅游、全产业融合”的目标,将全力推进宋家河古村茶栈、龙井冲渔家乐风情街、大别山仙人冲画家村、鹿吐石铺茶谷小镇等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打造集度假、休闲、观光、体验、养生、旅居为一体的精品线路,带动沿线农村面貌改观,早日脱贫,实现小康生活。
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具有高品位的生态、地理、人文景观资源,兼有水域风光和生物多样化的特点。这里有海拔1777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E西第一峡龙井河大峡谷坐落其中,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和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坝CC水库镶嵌其里。以及别山湖、龙井峡、广家河、四望寨、梳妆台等众多自然景观,集奇、险、俊、秀于一体,合高山、峡谷、湖泊为一身,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是华东乃至华中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是纯天然“氧吧”;独特的山区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物种,生物物种近8000种,其中多枝杜鹃、珍珠黄杨、五针松、麝、野猪等珍稀保护物种达100多种,是天然基因全库;茶叶、毛竹、中药材、食用菌、高山蔬菜等天然有机农副产品十分丰富,是城市居民的上等佳肴。
这里是片红色的土地,是E西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早在1920年这里就有马克思主义在传播;1930年,更是暴发了DD革命史上著名的胡家河——黄尾河暴动,成立了XX南乡第一苏维埃政府和第一、第三赤卫大队,后整编为红33师;革命战争时期,马家河便衣队纵横驰骋,给国民党反动派予以沉重打击;特别是皮定均将军率部中原突围,更是留下来激战清风岭、智取CC、抢渡白水河等经典战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兵屯堆谷山,成立了解放后XX区首届苏维埃政府。目前,全镇境内拥有革命遗迹数处,其中区级保护单位2处。革命先驱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斗志,正激励着老区人民披荆斩棘,继往开来。
CC镇拥有良好的绿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且拥有良好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拥有大别山主峰,境内两大水库的区位优势,以观滨湖美景、赏山岳风光、品茶香美食、垂钓养生、度假休闲养老旅居为卖点;生态居住为亮点,可以形成以休闲度假及生态养生为主打,打造茶香特色异域风情度假品牌。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1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充分发挥乡村旅游扶贫、脱贫的作用,是带动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DD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大别山区和E北地区为主战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18年,全省总体上达到脱贫标准。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区确保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2015年CC镇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852.4万元,与去年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10890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20%。但全镇仍有2628名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脱贫仍是当务之急。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实施产业脱贫工程,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提高贫困户旅游收入。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开发向全域旅游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转变。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构建合肥经济圈、大别山区各具特色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提出: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了xxxx等XX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根本,以环境改善为基础,以景点景区为依托,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为目标,创新工作体制机制,集中力量解决贫困村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支持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从全国扶贫开发重点
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区中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政村,作为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精准施力,因地制宜,确保扶贫取得实效。到2015年,扶持约2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力争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每年通过乡村旅游,直接拉动1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间接拉动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重点村旅游接待条件。各地要加大对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重点村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等服务设施。各有关部门在安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搬迁、游牧民定居、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和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等项目建设时,要向重点村倾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增强乡村旅游发展能力。发挥精品景区辐射作用,带动重点村脱贫致富。全面系统梳理贫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旅游资源,综合考虑资源品质、区域交通情况、邻近地区贫困人口规模,规划建设一批知名度高的精品景区。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资源和产品整合,逐步形成旅游线(区)整体开发态势。要强化当地居民参与,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更好发挥辐射作用,带动重点村农民就业致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DD省《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了XX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稳定脱贫。
到2020年,全省建设3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每个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通过乡村旅游带动40万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品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
坚持以美丽乡村统领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拓展创建领域。按照XX区旅游规划“一心三区、一环六乡”总体布局,积极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着力提升景区整体形象。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2014〕4号)明确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农业水土资源紧缺,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土地规模经营难以推行,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改变,这是“三农”问题的根源。我国人均耕地仅0.1公顷,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约0.6公顷,远远达不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门槛。城镇化总体上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发展现代农业腾出宝贵空间。随着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增加,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城镇经济实力提升,会进一步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会使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这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CC镇存在经济发展速度不快、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的问题。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偏低,全镇仍有509户、946名低保人口,2628名贫困人口,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实施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通过充分整合、挖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形成产城融合,打造核心旅游产品,形成品牌效应,使之成为重要的旅游发展引擎,形成宜居宜游宜商的局面,加快CC镇的城镇化建设,带动贫困村民参与到旅游业中来,可以有效缓解就业矛盾,促进创业、就业稳定性、增加农民收入,从而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三)是实现XX全域旅游,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六合茶谷经济带建设》提出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相结合,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促进
区域经济转型,把旅游业作为富民产业、潜力产业来发展。《XX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提出整合区域内的优势资源,以旅游小城镇建设为核心,以旅游乡村建设为重点,以山水景点的打造为配套,借旅游推动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坚持“大旅游”发展思路,深化山地、峡谷、水库、大坝、温泉、竹海以及茶叶、石斛、酒等特色产业资源和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将整个区域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一体化发展,同时依托G105、S318和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串联沿线各旅游区点、休闲村落、农家乐、休闲农庄、特色农业园区等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田园风光带、农业休闲带、乡村体验带,实现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
《中共DD省委DD省人民政府经济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提升文化旅游业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促进大别山区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扶贫开发“三位一体”发展。落实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扶持政策,实施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推进大别山区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努力将大别山区建成绿色发展、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生态经济强区。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扩大旅游对外开放,促进旅游文化科技融合,打造10条精品旅游线路、10大旅游名牌产品。力争到2016年,旅游总收入超过35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5%。
(四)是完善区域内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条件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完善重点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大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条件。优化重点村乡村公路、慢行道、停车场、标识标牌等交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重点村公共服务和商贸物流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建设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加强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改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环境卫生等基础条件。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发布并实施乡村旅游厕所管理与服务地方标准,每个重点村至少建成一座旅游厕所。开发重点村旅游产品。围绕满足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突出乡村自然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坚持多元化推动、特色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生态农庄、森林旅游人家、客栈民宿、汽车营地、帐篷营地等休闲度假产品,开发乡村摄影、踏青赏花、晒秋、徒步慢游、体育健身、养生养老、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推动农副土特产品的旅游化和品牌化包装,策划以地域文化为主题、乡土乡情和农事体验为特色的观赏体验型旅游娱乐活动。强化政策保障。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切实解决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环境卫生落后等问题,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收入。完善用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式,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支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支持贫困户增收脱贫,因地制宜探索景区辐射型、通道景观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养生保健型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近年来,CC镇加大了旅游开发力度,建设了部分旅游基础设施,但总体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严重的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CC镇旅游道路、步行道、停车场、旅游公厕、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以及垃圾污水处理、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线路,进一步完善道路、停车场、步行道、公厕、游客接待中心、标志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力量开发建设一批新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景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
(五)是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需要
2012年,省委省政府根据XX精神,结合DD实际,做出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三年来,全省上下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
”的建设目标,以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传统村落向现代农村新社区的转变,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试点示范,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CC镇位于XX区东南边陲、大别山腹地,与岳西区接壤,面积191.73平方公里,这里碧水青山,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海拔1777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E西第一峡龙井河大峡谷坐落其中,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和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坝CC水库镶嵌其中。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拥有农家乐30多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1家,年接待游客近6万人,是DD省最佳旅游乡镇,2012年被中国户外旅游资料网评为“中国最美山村”。
XX区旅游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在有序的开发下大力发展休闲村落、农场农庄、主题庄园、产业体验基地、精品民宿院落、农家乐集群等多种乡村旅游业态,将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重视统筹城乡,推进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突出特色、提高品位、保护环境、惠及百姓,为当地民众带来可观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使乡村旅游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努力为改善民生服务,将极大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旅游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旅游业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环,是典型的绿色产业。中国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去更多是理解为直接开发利用,搞的是挖山伐木、涸泽而渔,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发展难以持续。这些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保住了绿水青山就保住了财富之源,从而更加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要把促进旅游业发展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倡导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统筹旅游景区开发和保护,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路子。小南京村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随着CC镇社会风貌的提升,作为XX区域整体思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CC镇开始推进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实现“区城——集镇——乡村”这一完整序列的整体和谐发展。建设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依托于当地一系列保存完整的生态系统资源及人文资源优势,辐射本省及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等周边丰沛的消费市场,充分挖掘生态观光、度假休闲、动动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旅居、商务洽会、商贸购物等多种潜在需求,建设起融景区观光、乡村旅游、生态养生、主题体验、颐养旅居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
(六)是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了与不断完善,人们不再满足于组团观光旅游,融观光、度假、休闲、体验、健身、养生于一体的旅游产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认可。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点70%,全国乡村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人民币。我国乡村旅游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
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了,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扩大旅游消费的几大措施:落实了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大力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旅游休闲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休闲线路和优质旅游休闲产品。
《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加强中西部地区建设,连通景区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建设;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包括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推动“互联网+旅游”;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包括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包括落实了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弹性作息、鼓励错峰休假。
3.2项目建设可行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并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是政府引导投资方向,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金融、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新《目录》全面反映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内容,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以及对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支持,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以及落实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和重点,其中,将
“旅游业”单列并作为国家鼓励类产业。该《目录》第三十四条列出了鼓励“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休闲、登山、滑雪、潜水、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开发与营销服务;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及营销。
从国内产业政策背景看,旅游业进一步得到党XX、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被明确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体现了国家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导向。“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尤其是休闲旅游,它涉及范围广。XX对旅游业认识的深化,必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因此,实施该项目,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2、项目建设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要求
党的十七大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必然要落到具体的国土空间。从国土空间的角度观察,工业化、城镇化就是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转化为城市化空间的过程。主体功能区包括优先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种类型。对后两类区域而言,在坚持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同样也有一定的发展需求。但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导向,这些区域往往要限制大型工业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旅游业将是这些区域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十八大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专门提到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并推动各地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按照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发展旅游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根据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中,DD省的XX区、金寨区、太湖区、岳西区、潜山区、石台区等6个区为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列入国家禁止开发名录。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严把项目准入关。在不损害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适度发展旅游、农林牧产品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积极发展服务业,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自给能力。
XX区是《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中DD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区之一。规划提出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前提下,以控制水土流失为中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林能力提高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引导超载人口有序转移,到“十三五”末我省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5%左右,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用地比例达到80%左右,加快山区攻坚造林,森林覆盖率达到75%,森林蓄积量得到稳步增长;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80%左右,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林农收入显著增加,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态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更为合理,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因此,要紧紧抓住国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机遇,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主导产业,带动这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当然,除此之外,旅游业还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提高旅游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快完善旅游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利用相协调的体制机制,加强对游客的生态教育,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在旅游规划、开发、经营等各个环节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
实施该项目,正是充分发挥CC镇生态环境的比较优势,立足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以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支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通过科学规划,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与XX区旅游资源禀赋相称,与CC镇生态资源发展相适应的乡村旅游格局,实现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3、项目区综合优势明显,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1)项目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XX区CC镇拥有丰富的绿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这里山青水秀,风光如画,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海拔1777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E西第一峡龙井河大峡谷坐落其中,就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和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坝CC水库镶嵌其中。
CC是片红色的土地,是E西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早在1920年这里就有马克思主义在传播;1930年,更是暴发了DD革命史上著名的胡家河——黄尾河暴动,成立了XX南乡第一苏维埃政府和第一、第三赤卫大队,后整编为红33师;革命战争时期,马家河便衣队纵横驰骋,给国民党反动派予以沉重打击;特别是皮定均将军率部中原突围,更是留下
来激战清风岭、智取CC、抢渡白水河等经典战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兵屯堆谷山,成立了解放后XX区首届苏维埃政府。目前,全镇境内拥有革命遗迹数处,其中区级保护单位2处。革命先驱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斗志,正激励着老区人民披荆斩棘,继往开来。
CC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华东乃至华中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是纯天然“氧吧”;独特的山区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物种,生物物种近8000种,其中多枝杜鹃、珍珠黄杨、五针松、麝、野猪等珍稀保护物种达100多种,是天然基因全库;茶叶、毛竹、中药材、食用菌、高山蔬菜等天然有机农副产品十分丰富,是城市居民的上等佳肴。拥有4A级景区一个(大别山主峰景区),以及别山湖、龙井峡、广家河、四望寨、梳妆台等众多自然景观,集奇、险、俊、秀于一体,合高山、峡谷、湖泊为一身,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设美丽中国,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E江城市带规划、振兴E北、中原经济区建设、E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等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旅游创造了全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发展乡村旅游是整个DD发展旅游的重要举措,是构建DD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一种新型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乡村旅游在全省兴起。CC镇区位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可谓白马尖峰峦俊秀,龙井峡深邃灵动,别山湖碧波荡漾,被称为区城的“后花园”。镇境水源丰沛,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
CC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2)项目区特色小镇旅游发展成熟,品牌效应已显现
目前,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在CC镇境内的3个标段11km主线已全线贯通;龙井冲至CC的4.5km支线已全面完成。投资580万元的黄尾河小河流治理工程1.3公里防洪护岸全面完工。佛子岭水上旅游码头护坡及台阶已基本完工,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附属设施正在加紧推进,
2016年“十一”前可望建成运营。龙井峡景区游步道修复及停车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正在实施,别山湖景区游船升级已经完成,白马尖及龙井峡索道正在规划设计;东流河生态湿地、广家河户外探险新景点正在形成,堆谷山农家乐提升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已经动工建设,康家大院、王家老屋两处观景平台,黑虎尖、储皮岭两处摄影平台建设也正在紧张推进。截止2016年8月全镇新增农家乐52家、床位400余张,堆谷山、别山湖、龙井冲、宋家河等农家乐集群已经形成。
CC镇以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全力打造快速通道“十八里乡村驿站”:一是打造宋家河古村茶栈。深度挖掘宋家河村古代汉文化,集合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精心包装现代XX黄芽茶,培育融种茶、摘茶、观茶、制茶、品茶、论茶、卖茶为一体的茶文化村;目前,群众安置建房、停车场、公厕、回廊等工程已经启动,茶贸园招商正在积极推进,今年“十一”前可基本建成。二是打造康家大院乡村客栈。结合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安置点建设,抢抓乡村旅游发展机遇,投资300多万元,完成公厕、停车场、绿化带、休闲绿地、路灯、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以
“完善配套、促进发展、农户增收”为宗旨,大力发展农家乐和乡村客栈,全力打造大别山特色农家乐客栈集群。三是打造龙井冲渔家乐风情街。充分发挥龙井冲依山傍水、承东接西、接水连天的地域优势,在体现滨湖、临水、乡土、乡情、乡味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渔家乐,把龙井冲打造成XX旅游水陆集散地,五月已启动农民建房,年底基本建成。四是打造CC滨湖旅游特色。紧抓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支线建设机遇,聘请工大设计院修编中心集镇建设规划,按照旅游茶谷配套服务中心的定位,充分挖掘潜力,拉开发展框架,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建设,增强辐射带动,全面推进特色乡村旅游建设。
通过整合CC镇各村资源,加大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村内旅游基础设施功能,将进一步提升CC镇的旅游服务接待水平,进一步提高CC镇的旅游满意度,进一步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3)项目区位优势明显,通达性较好,提高了乡村旅游可进入性
CC镇位于XX区东南边陲、大别山腹地,与岳西区接壤,面积191.73平方公里,CC镇境交通十分便利,商(丘)—(德镇)高速与区级东太循环公路、200多公里的村组公路阡陌纵横、网布全境;105国道擦境而过,距区城20分钟车程,与六合火车站40分钟车程,与合肥新桥机场1个小时车程,与安庆港口2个小时车程;商景高速黄尾、单龙寺两出入道口紧靠镇境,佛子岭水上码头和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正在建设中。以高速公路为主干、以国区道为网架、以村组道路为补充的水陆相通、内外相连、遍布全镇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大别山腹地交通枢纽乡镇已初具雏形。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XX区虽然地处鄂豫E边际地区,但是随着交通条件改善,特别是沪汉蓉铁路、六武高速和大别山旅游快速通道的开通,结束了闭塞的历史,与周边地区往来更加便捷,区位优势开始显现。
XX区是E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近辐射区和合肥经济圈的全覆盖区,且处于由沪经E入鄂、入豫的重要战略支点,有利于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发展旅游服务业。
(4)项目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
XX区立足生态资源比较优势和得天独厚的红、绿、蓝旅游资源,始终把旅游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支柱产业来抓,紧紧围绕“旅游富区”战略,把旅游作为扶贫脱贫的重要抓手,抢抓机遇,聚焦聚力,全区旅游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XX区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高标准编制了《XX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2020)》、《DD省XX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XX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积极指导和引导区域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XX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加大投入,设立专项,加快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XX旅游掀起新一轮开发建设热潮,XX区政府积极推进旅游提升工程,重要节点等项目建设进程,一批重大的、牵动性强的项目纷纷签约落地并开工建设:连接合武、济广高速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将国家5A级天堂寨和4A级的大别山主峰、铜锣寨等景区连线串珠;东淠河综合水利枢纽工程形成了新的景观带;三大水库网箱整治为水上旅游发展创造发良好的发展环境;XX大峡谷漂流、桃源河第一竹海漂流为XX旅游聚集了人气。同时,诸佛庵革命遗址项目、佛子岭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大别山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大别山主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别山地质公园等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投资计划。此外,还建成了龙井冲旅游码头、别山湖渔网度假村等重点项目,推进了佛子岭景区5A创建和大别山主峰景区的配套建设,包括坝上浮筒码头、游客接待中心、南岳山停车场等建成使用。迎驾山庄和大别山庄等特色旅游饭店也应运而生,形成了既完整又适应客源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在对旅游基础资源进行整合开发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有效形式和载体,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方式,从市场营销,到网络营销,到媒体营销,再到节庆营销,旅游营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积极广泛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开展网上预订等电子商务;积极组团参加了全市系列旅游推介活动,吸引了长三角及邻近
区市大量游客。
“十二五”期间,XX区充分利用大别山主峰景区和佛子岭景区两大旅游核心景区,以“大别山主峰”品牌为统领开发,佛子岭、大别山主峰、南岳山景区、铜锣寨风景区相继通过国家4A级旅游区验收,迎驾工业游正在积极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着力打响大别山主峰旅游品牌。XX大峡谷漂流白云峡瀑布群项目、桃源河竹海漂流项目建成运营,吸引了大批游客。大别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大别山旅游集散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十大“中国摄影创作基地”、
中国区域旅游之星、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省级智慧旅游试点区、DD自驾游大会十大推荐目的地、“长三角城市群心醉夜色体验之旅”体验点、佛子岭镇和CC镇堆谷山村分别荣获“2014年度DD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等称号。
综上所述,XX区CC镇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实施该项目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比较优势,通过有效整合资源,转化成经济优势。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相关规划,具有良好的宏观政策背景,并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职能部门的支持,拥有良好的内部、外部资源条件,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四章
市场分析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充分整合CC镇境内丰富的绿色、蓝色、红色旅游资源及人文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新型生态特色旅游小镇,发展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倡导环保理念,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充分挖掘生态资源潜力,实现区域经济综合提升。
4.1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在欧美国家已有上百年历史,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起步是上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乡村旅游发展以农民为主体,明显表现出自发性和“副业”的特性。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产业逐步成形,旅游主管部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这一阶段乡村旅游的需求开始释放,全国各地积极推动,政府引导的方向、政策和措施更为明确,农家乐出现整村推进态势,农业休闲、科普体验、乡村绿道、自驾营地等新型乡村旅游业态开始涌现。2010年以来,乡村旅游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这一阶段乡村旅游发展呈现政府、市场与农户三方联动态势,社会资本主动“下乡”,产品业态逐渐向运动休闲、主题公园、乡村度假转变,乡村旅游的产品形式、管理机制、发展模式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2013年3月26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交流会在南昌举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功能,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正成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为了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乡村旅游以农业资源为依托,以
“田园风光、农业生产活动、民俗风情”等旅游吸引物来吸引周边城市居民来游玩为目标,集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亲身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深受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喜爱。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居民对于乡村自然田园风光的向往程度不断加深,乡村旅游也得以迅猛发展。
4.2乡村旅游市场分析
“十二五”期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新亮点。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从业人员790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十二五”时期游客接待数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根据农业部对全国13.5万家典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农民占其从业人员的92.4%,其土地产出率每亩接近12000元,是全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6.2倍,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5.41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2.75倍。
今后一个时期预计居民人均年休闲旅游将超过5次,全国休闲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人次。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旅游者需求方面,亲近自然、崇尚郊野游憩已经日益成为市民休闲的主流方式,而自驾车旅游者的攀升更是进一步刺激了乡村旅游市场。伴随着我国乡村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乡村旅游迅速成为旅游业当中重要的篇章。
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指出,中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城乡交流的重要方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旅游投资和消费的热点领域,现在乡村旅游每年为城乡居民提供1000万个就业岗位。我国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充分肯定乡村旅游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提出“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等一系列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举措。我国出台的多个关于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文件中多次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多部门共同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等指导意见。
现在,乡村旅游每年为城乡居民提供1000万就业岗位。2015年,全国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服务的农民约2000万人,带动超过7000万农民受益。全年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2612亿元,同比增长60%。乡村旅游已成为城乡交流的重要方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旅游投资和消费的热点领域。
中国已启动百村万人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在2015年~2017年三年时间内,在全国创建10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组织引导10000名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实现转型提升、创新发展。启动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创建活动,推出1000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000家“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10000名“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10000个“金牌农家乐”。
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次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在中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40亿人次;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到2020年营业收入达2.3万亿元,带动约8000万农民受益。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不含2015年),中国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旅游扶贫是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在中国,旅游+扶贫既是重要的扶贫攻坚之路,也是重要的旅游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中国旅游扶贫目标是每年实施200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业发展实现脱贫,到2020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已占到了整个旅游市场三分之一。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贫困地区开发形成的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将使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业态更加多样、旅游内涵更加延展、旅游消费更加活跃,成为满足我国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升级的新领域、新方向。预计未来五年我国乡村旅游将接待国内外游客有望突破60亿人次。
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6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万个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
4.3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乡村旅游作为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我国的乡村旅游正处于一个消费增长倍增的时期,也是发展提速期和转型换档期,还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交通、卫生、环保、网络配套的问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在乡村旅游中体现得尤为不足;乡村旅游经营方式比较传统,农民基本上是在自发地经营,缺乏有效的规范引导,组织化程度比较低,还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市场分工和产业链条;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比较粗放,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普遍。
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而有的经营者却忽视或脱离农业生产经营,而单纯地搞旅游,靠卖门票来维持,结果越办越差,最后关门停业。更有甚者,开办农业旅游,大兴土木建设,过多地搞人文景观,把农业旅游区变成文化娱乐区,结果游客少,只好停业。对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不认真分析,盲目发展乡村农业旅游,最终既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内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互相竞争,效益低下,缺乏整体规划。仅利用现有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等来发展旅游业,结果因低层次开发,产品品位不高,配套设施和环境较差,则逐渐衰落甚至停业。目前,乡村旅游业同质化问题严重,旅游活动还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乡村旅游城镇化趋势明显、村民参与主导性不强、乡村文化复苏乏力。
4.4乡村旅游富民功能分析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创业创新的重大作用,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组织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从中受益。
充分认识和发挥农业的旅游功能,高度重视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在抓好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同时,开辟乡村农业旅游的新空间、新天地。通过发展乡村农业旅游,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中心的乡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乡村旅游业是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城市,最终达到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新型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实现富于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坚持以农业经营为主,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二者互相补充、促协调发展;重视生态保护,提升乡村环境质量,防止农业污染,保护农村自然景观,维持自然生态平衡;重视农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实行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继承和发展相结合;城乡旅游开发一体化战略,将乡村旅游开发纳入城市旅游大系统中统一规划和建设,避免近距离的雷同和重复建设,减少投资失误,提高开发效果,使城乡之间资源和产品优势互补,旅游淡旺季平衡,市场共享。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一定会为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民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加短线旅游产品供应做出应有的贡献。发展乡村旅游是有前提的,要有交通条件、食宿条件、景观条件、参与条件、购物条件等。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定要与交通基础建设、城镇化建设、村容村貌建设、民俗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进行,要根据客源市场的需求和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势来发展。乡村旅游的生命力在于乡村旅游文化的特色,在于游客与景区服务的互动。
4.5DD省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扶贫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乡村旅游已成为DD省旅游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DD省通过发展旅游减少贫困人口45万人,约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4%。按照规划,到2020年,DD将创建30个旅游强区、300个旅游乡镇、10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00家四星以上“农家乐”,让贫困群众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使他们更多分享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红利。
2014年,DD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2.4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0亿元,分别占全省旅游总量的65%和52%。全省乡村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270万人,占全省旅游从业人数的65%;全省农家乐经营户1.2万个,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
为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DD省相继实施了乡村公路建设、骨干交通和旅游景区连接线建设、大别山快速旅游通道建设等重大工程。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与交通干线“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十二五”以来,DD省已投入270亿元,极大地改善了乡村旅游通达条件。
为提升精准扶贫成效,DD省启动实施了“3311”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即到2020年,重点创建30个旅游强区、300个旅游乡镇、10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00家四星级以上农家乐,以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精心策划、参与推进“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乡村游规模不断扩大,催生了一大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示范点”以及特色旅游村、农家乐等,带动数十万农民就业,开拓出数百亿元的旅游市场,成为DD旅游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带动DD乡村游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并提出乡村旅游要以“规范、提质、增效”为发展目标,实现从单一传统的“农家乐”向全面现代的乡村旅游转变,从单纯的农户经营向多元化投资经营模式转变,从比较单一的乡村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景区(点)快速发展,一批具有一定开发潜力的乡村旅游景区(点)已经形成。同时提出大办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在完善旅游功能、加强配套服务上给以项目支持,主动参与城建规划与旅游规划、美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制定,使之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DD省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现阶段,旅游扶贫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是DD省脱贫攻坚“十大工程”中作为产业脱贫的重头戏。旅游扶贫是推动E南、E中、E北区域均衡发展,尤其是加速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现实路径,“六合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成后,将沿线旅游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对繁荣地区经济、帮助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E西乡村旅游发展定位上,提出了要充分利用E西的“山”、“湖”、“林”等乡村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发展乡村观光、生态休闲和乡村度假等,形成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努力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精华区。
全省旅游扶贫工作会上,省旅游局发布了全省302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单,其中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26个、省级176个。计划到2020年,带动约4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建设3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每个村的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
作为自然生态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丰富的旅游大省,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乡村旅游规模,完善产业体系。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今后五年,DD省旅游产业将持续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好旅游扶贫攻坚战,为冲刺万亿产业、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开好局、起好步。
4.6六合市乡村旅游市场分析
六合市乡村旅游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现已形成一定规模,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初步统计,全市现有星级农家乐126家,农家乐床位数达1.5万张以上,农业观光采摘园60个,乡村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2万人以上,助推8万人脱贫。2014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量为800多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20亿元以上。纵观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一是城郊依托型:主要利用近郊区位优势,发展垂钓、观赏、休闲、娱乐项目。如金帝豪生态园、聚红盛农家乐等。二是景区依附型。主要利用景区游客多、补充景区接待能力不足,实现山上游玩、农家吃住,湖中游玩、岸上吃住。如天堂寨、万佛湖、佛子岭、白马尖、E西大裂谷等景区周边的农家乐集群等。三是交通枢纽型。主要利用国道、省道的交通便利优势为过往客人提供吃饭、娱乐等相关服务。如裕安区青山乡的农家乐和金安区半月湾农家乐等。四是公司
﹢农户型。主要由旅游公司牵头,制定接待服务标准和优惠政策,农户按标准建设,达标验收后由公司发给统一制作的标牌、统一宣传、统一组织客源。如金寨小南京、金安区画廊人家等。五是协会十农户型:由农家乐群众自发按照有关章程组织起来的自治组织、吸引认同章程并同意加入协会的农户共同发展起来的新模式。如天堂寨旅游饭店协会和农家乐协会、霍邱临淮岗柳编协会等。六是综合开发型。利用当地的资源和自己原有的产业相结合开发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参与型、互动型的乡村旅游模式。如寿区康寿农家乐利用当地资源紫金石生产旅游纪念品;舒城汤池镇的农业生态示范园,发挥三位根艺大师优势,展示和销售根艺、盆景;XX诸佛庵镇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建设画家村,吸引50多位知名画家入住,当地农民开展相关配套服务等,实现增收致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我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地域文化特色显著,为发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吴邦国来我市视察,强调要把发展特色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精品线路,让更多的老区群众吃上旅游饭。
4.7XX区乡村旅游市场分析
XX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立足红、绿、蓝丰富的三色旅游资源,着力提高旅游品质,提升旅游人气,目前旅游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期间,XX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区年度旅游总收入从17亿元增长到35亿元,年均增长11.65%,2013年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中的经济目标,
201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8%。
XX区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十大“中国摄影创作基地”、中国区域旅游之星、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省级首批旅游强区、省级智慧旅游试点区,DD自驾游大会十大推荐目的地、“长三角城市群心醉夜色体验之旅”体验点,大别山主峰景区为全国承诺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大别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和大别山仙人冲画家村建设项目入选中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佛子岭镇和CC镇堆谷山村、落儿岭镇白云庵村荣获DD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等荣誉称号。诸佛庵、太阳、CC等乡镇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农家乐集群,XX区的乡村旅游市场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也拓展了旅游经济的新路径。
目前,全区共有省级优秀旅游乡镇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17家。同时,在区城周边、景区周边、集镇周边和公路沿线,大别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汪家冲茶乡、船仓花乡、陡沙河泉乡和大别山旅游集散综合服务中心、星隆国际旅游度假区、九仙尊石斛文化体验园、大别山书画院、大别山仙人冲画家村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蜀E绿色原生态示范基地、大化坪茶乡国际度假区、单龙寺高速地产特色小镇等项目已签约落地。同时,相关单位正在积极筹建旅游、农家乐等各种行业协会,规范行业发展,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XX区在“十三五”期间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是抓住省政府实施“3311”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契机,推进旅游“四级联创”工作,加快旅游强区建设,新创建4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30户农家乐的统一规划提升改造;二是推进旅游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完成A级旅游厕所改扩建30个。
同时,促进“旅游+”农业、工业、林业、医疗、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培育养生、养老等产业,加快中医药旅游健康基地建设,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完善旅游服务体系,香格里拉农场打造大别山特色房车营地,沿着“亲山近水”风景环带,开发自驾游营地、露营基地、乡村旅游摄影、康体养生等形式多样、特点鲜明的新业态旅游产品。
XX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提高了旅游的通达性。西靠武汉城市圈,东连合肥经济圈和长三角。合武铁路通车后,拉近了XX与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十二五”期间,在对全区旅游营销整合提升的基础上,编制了全区第一部旅游营销规划,明确了营销定位、目标和思路,整合了全区营销资源,创新了营销观念和方法,通过近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市场营销。每年在我区主要客源市场城市举办集中宣传推介活动,全力展示“大别山主峰?XX”的品牌形象、特色旅游商品和精品线路。二是网络营销。一方面与全国知名网络平台合作开展营销,与中安在线和DD旅游在线合作开展了网络达人游XX等活动,与新浪网合作率先在全省建立了了XX旅游官方旗舰店,不仅提高了XX旅游宣传营销水平,也提升了宣传效应。另一方面完善了大别山主峰、XX旅游网、旅游资讯网、旅游微博和英文网站,建设了XX旅游微网站,丰富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三是主流媒体营销。XX加强了与央视四套、七套、《中国旅游报》、《新安晚报》、《江淮晨报》、《大别山晨刊》、XX新闻网等主流媒体的合作,使XX旅游知名度迅速提升。四是节庆营销。推出了“六合茶谷XX开茶节”、“XX区黄芽茶旅游文化节
”、“大别山主峰旅游论坛”等主题节庆和大型论坛活动,均取得圆满成功。
XX区“十三五”期间加大旅游营销。一是创新形式,每季度举办各具特色的旅游节庆赛事活动,实行全员营销、统一营销、整体营销,提高市场开拓能力。二是创新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微电影等平台,完善旅游旗舰店,丰富营销手段,提高宣传效应。三是创新渠道,制定更加优惠的营销政策,构建旅游营销网络,拓展新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CC镇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地理区位、积极的政策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的优势,打造集观滨湖美景、赏山岳风光、品茶香美食、垂钓养生、度假休闲、运动健身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旅游小镇的旅游典范。
目前,XX区已取得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CC镇、堆古山村获得全省特色旅游镇、村。可以预测,CC镇乡村旅游市场随着国家、省市区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宏观背景,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小长假,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了,2.5休假模式等旅游时间节点的增多,加上自身具备的好山好水的生态资源优势,已树立起来的良好乡村品牌形象,便利的高铁、高速、快速旅游通道等交通条件,自驾游,高铁组团游市场将十分红火。客源市场将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主,邻近市区客源为辅。尤其是合肥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市场潜力巨大。第五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CC镇位于XX区东南边陲、大别山腹地,与岳西区接壤,面积191.73平方公里,这里山青水绿,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海拔1777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E西第一峡龙井河大峡谷坐落其中,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和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坝CC水库镶嵌其里,是远近闻名的生态大镇、库区大镇、林业大镇和旅游强镇。
CC镇境交通十分便利,商(丘)——景(德镇)高速与区级东太循环公路、200多公里的村组公路阡陌纵横、网布全境;105国道擦境而过,距区城20分钟车程,与六合火车站40分钟车程,与合肥新桥机场1个小时车程,与安庆港口2个小时车程;商景高速黄尾、单龙寺两出入道口紧靠镇境,佛子岭水上码头和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正在建设中。以高速公路为主干、以国区道为网架、以村组道路为补充的水陆相通、内外相连、遍布全镇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大别山腹地交通枢纽乡镇已初具雏形。
CC是片红色的土地,是E西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早在1920年这里就有马克思主义在传播;1930年,更是暴发了DD革命史上著名的胡家河——黄尾河暴动,成立了XX南乡第一苏维埃政府和第一、第三赤卫大队,后整编为红33师;革命战争时期,马家河便衣队纵横驰骋,给国民党反动派予以沉重打击;特别是皮定均将军率部中原突围,更是留下来激战清风岭、智取CC、抢渡白水河等经典战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兵屯堆谷山,成立了解放后XX区首届苏维埃政府。目前,全镇境内拥有革命遗迹数处,其中区级保护单位2处。革命先驱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斗志,正激励着老区人民披荆斩棘,继往开来。
CC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华东乃至华中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是纯天然“氧吧”;独特的山区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物种,生物物种近8000种,其中多枝杜鹃、珍珠黄杨、五针松、麝、野猪等珍稀保护物种达100多种,是天然基因全库;茶叶、毛竹、中药材、食用菌、高山蔬菜等天然有机农副产品十分丰富,是城市居民的上等佳肴。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4A级景区一个(大别山主峰景区),以及别山湖、龙井峡、广家河、四望寨、梳妆台等众多自然景观,集奇、险、俊、秀于一体,合高山、峡谷、湖泊为一身,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拥有农家乐30多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1家,年接待游客近6万人,是DD省最佳旅游乡镇,2012年被中国户外旅游资料网评为“中国最美山村”。
CC以淳朴的民风、独特的资源吸引各方投资者。矿业、水电、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已经形成,南京华夏集团、DD金龙矿业、福建远大石材、DD岳霍水电开发等企业先后前来投资兴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旅游综合开发、生态农业、集镇建设等方面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土地、供电、供水、劳动力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满足各种企业需要。和谐安宁的社会形势,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配套完善的优惠政策,蕴含着巨大商机。
2015年,CC镇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852.4万元,与去年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10890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20%;再次荣获全区综合考评先进乡镇称号。
目前,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在我镇境内的3个标段11km主线已全线贯通;龙井冲至CC的4.5km支线已全面完成。投资580万元的黄尾河小河流治理工程1.3公里防洪护岸全面完工。佛子岭水上旅游码头护坡及台阶已基本完工,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附属设施正在加紧推进,
2016年“十一”前可望建成运营。
(此段存在的理由)2015年以来,我们坚持内引外联,全面放大资源比较优势。突出招商促发展,共落实了招商引资项目15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的XX10万千瓦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年底12台风机可望全部并网发电,二期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进行测风校核;总投资1500万元的大别山漂流项目已完成坝体设计和规划编制,土地招拍挂正在进行,即将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4000万元的悬崖石斛项目已完成一期10亩石斛的仿野生栽植,正在实施二期15亩石斛仿野生栽植;总投资1亿元的渔网渡假村项目已完成场地平整和道路改线工程,正在实施规划调整。壮大农业保民生,全镇共新建或改扩建农业产业化基地4处,新辟茶园250亩,发展石斛10亩,发展高山蔬菜400亩;森林抚育3000亩,植树造林1500亩;新建家庭农场2家;农村电商破题实施,铜锣生态农业公司、鑫茗雨工贸公司线上销售火爆,堆谷山农村淘宝店、龙井峡邮乐购网点建成运营、购销两旺。优化旅游提品质,龙井峡景区游道修复及停车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正在实施,别山湖景区游船升级已经完成,白马尖及龙井峡索道正在规划设计;东流河生态湿地、广家河户外探险新的景点正在形成,堆谷山农家乐提升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动工建设,康家大院、王家老屋两处观景平台,黑虎尖、储皮岭两处摄影平台建设也正在紧张推进。全年新增农家乐52家、床位400余张,堆谷山、别山湖、龙井冲、宋家河等农家乐集群已经形成。第六章
建设规模与内容6.1
建设规模
根据XX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区CC镇总体规划,以及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预测,考虑到
XX区CC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方向,本次XX区CC镇茶香小镇主要建设内容为:
6.2建设内容
(1)新建滨湖大道,滨水景观带,2km小河流域治理;
(2)新建红色纪念广场、休闲广场、观景平台、旅游步行道;
(3)龙井河景区开发、山体公园开发;
(4)新建快捷酒店、快捷宾馆、农家小院、农家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
(5)新建设大别山特色渔家风情街,项目占地150亩,建筑面积约28000平方米,发展特色农家小院、渔家小院60处;
(6)新建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活动广场;
(7)新建游客服务中心;
(8)新建污水处理、供水、供电配套设施;
(9)集镇立面综合改造,包括屋面、墙面、杆线,农贸市场;
(10)景区标识标牌、绿化、亮化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第七章
工程设计技术方案7.1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一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1-2006)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一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2-200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93)
《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LB/T
011-2011)
《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LB/T
034-201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局部修订)(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局部修订)(GB50011-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B50053-9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7.2工程设计原则
7.2.1景区内建筑及设施与景观的协调性原则
建设项目应与XX区旅游业总体规划相适应,建设风格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宜居宜游宜发展。根据景区内的总体规划,综合地形、环境、人文、历史等各类因素,对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已建和在建的建筑选址都没有破坏景观。
7.2.2
节约能源原则
项目设计应充分考虑项目区的地形地势,利用地理条件节省土方开挖运输;选用当地出产的建筑材料,采用节能建材、设备、器具,充分太阳能等。
7.2.3生态保护原则
XX区CC镇距区城仅50余公里,XX区是我国淮河流域的大型山谷水库,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旅游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和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坝CC水库镶嵌CC镇境内,是远近闻名的生态大镇、库区大镇。因此,CC镇的景区开发与建设必须以保护水库与岸线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遵循“保护为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建设,规划设计时应优先考虑环境保护的原则。
7.2.4
以人为本的原则
旅游项目的开发是为游客服务的,应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项目设计要在充分调研并参考类似成熟项目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工作。
7.3项目主要工程设计技术方案
7.3.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1)新修建滨湖大道,滨水景观带,2km小河流域治理;(2)新建红色纪念广场、休闲广场、观景平台、旅游步道;(3)龙井河景区开发、山体公园开发;(4)新建快捷酒店、快捷宾馆、农家小院、农家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5)新建设大别山特色渔家风情街,项目占地150亩,建筑面积约28000平方米,发展特色农家小院、渔家小院60处;(6)新建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活动广场;(7)新建游客服务中心;(8)新建污水处理、供水、供电配套设施;(9)集镇立面综合改造,包括屋面、墙面、杆线,农贸市场;(10)景区标识标牌、绿化、亮化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实施该项目是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以生态文明促进经济转型,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环境整治和修复,生态、植被进一步改善,营造出“清洁、优美、健康、安全、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XX区CC镇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
7.3.2工程建筑设计原则
(1)应满足使用者人的要求,做到平面紧凑,布局合理,便于安装,检修、生产操作与管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2)建筑设计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3)项目建设应与整个场区基本统一。景区内建筑及设施所选材料均尽可能取自当地自然资源,如木、竹、石等。减少使用或不使用玻璃面墙、马赛克贴面、卷帘门窗、简易铁皮棚屋。
(4)根据旅游景区与所处环境的特点,遵照国家规范,妥善处理好防火、防潮、防噪声、防烟气、防电、防洪问题。
(5)工程设计均遵照执行国家建设部颁发的现行规范、规定和法定计量单位及部颁标准。
(6)在生产流程、防火、防腐、防爆及卫生符合要求许可时,主体及辅助建(构)筑物可合并布置。
(7)根据需要与可能,合理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采用步行健身游览景区,无高噪音或有害有毒气体、无漏油漏气的车辆、船舶。
7.3.3建筑方案
(一)建筑形式
景区的建筑形式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与景区环境协调统一,带着尊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心态进行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始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采光、照明、消防
建筑物内部以自然采光为主,光线通过侧窗进入,采光标准不低于四级。路灯、广场日光以自然采光,夜间应使用节能灯具,如太阳能灯具。
(三)通风、隔音、减振
建筑物内部以自然通风为主,建筑物内部噪音较大的地方进行隔音处理,对部分振动较大的设备,将考虑在底座采取减振措施。
7.3.4工程结构设计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确保质量。
(2)从工程实际出发,考虑当地的建筑材料供应条件和施工队伍的生产能力,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构造措施,以满足生产、使用和检修要求。
(3)节能减排、治理环境以治本为主,重点设防。
(4)符合现行的国家和有关部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5)优先选用定型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所采用的标准图以国标和部标为主。
(6)建(构)筑物结构以钢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形式构建。
7.4
工程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7.4.1质量为主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施工中“讲规范、讲工艺、讲标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7.4.2安全第一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在安全措施落实了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本工程施工。?
7.4.3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最佳方案。?
7.4.4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对工程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采用信息化技术,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建设单位要求。?
7.4.5科学配置、合理布局的原则?
根据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类似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并做到专款专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其次从节省临时占地、搞好环境保护、认真实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生产及生活场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8.1
地理区位
XX区位于DD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区内南北宽59公里,东西长63公里,介于东经115°52′—116°32′,北纬31°03′—31°33′之间。周边与湖北省英山
区接壤,本省与岳西、金寨、舒城、金安、裕安毗邻。
XX区虽属于大别山区,但随着六合市“西进东出、北上南下”交通枢纽的形成,XX的区位优势日渐凸显。距省会合肥120公里,是离省城最近的山区区。东北、西南距南京、武汉两大城市均为300公里,是华东和华中地区进入大别山的门户,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纵横穿境和环绕区城的有两条铁路—宁西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二条国道—312、105国道,二条省道——318线和209线,五条高速—济广高速、商景高速、合武高速、合阜高速、六潜高速,其中商景高速贯穿XX区南北全境。XX区距宁西铁路六合站、合武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六合出口30分钟车程,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进出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非常方便快捷。
CC镇位于XX区东南边陲、大别山腹地,与岳西区接壤。海拔1777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E西第一峡龙井河大峡谷坐落其中,就中国第一坎佛子岭水库和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坎CC水库镶嵌其里,是远近闻名的生态大镇、库区大镇、林业大镇和旅游强镇。通过水路可与白莲崖水库、佛子岭景区相连。CC镇境交通十分便利,商(丘)——景(德镇)高速与区级东太循环公路、200多公里的村组公路阡陌纵横、网布全境;105国道擦境而过,距区城20分钟车程,与六合火车站40分钟车程,与合肥新桥机场1个小时车程,与安庆港口2个小时车程;商景高速黄尾、单龙寺两出入道口紧靠镇境,佛子岭水上码头和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正在建设中。以高速公路为主干、以国区道为网架、以村组道路为补充的水陆相通、内外相连、遍布全镇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大别山腹地交通枢纽乡镇已初具雏形。
8.2地形地貌

XX区地形起伏、山峦叠嶂,境内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境内有两大主峰,最高峰白马尖(1774米)和它的姐妹峰多云尖(1763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东、南、西三方山峦重叠,最低海拔50米,北部为丘陵,较为平坦。“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其基本地貌特征。
CC镇地处大别山中心地带,与天堂寨、白马尖、万佛山“一脉相承”,
地质主体为变质岩。地貌类型为山峰、峡谷、水系和山间小盆地。
8.3气候条件
CC镇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其特征是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热、水条件优越,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116.6千卡/平方厘米,日照2084.3小时,年均气温12.6-15.1℃,年均降雨量1574-1596毫米,无霜期215天。
8.4土壤条件
XX区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成土母质及立地条件各异,土壤分布类型相对较多,但以硅铝质粗骨土和黄棕壤为主,还分布有酸性棕壤、黄棕壤性土、紫色土、水稻土、潮土和草甸土等土壤类型。其中分布在低山和中山的粗骨性黄棕壤土层较薄,通透性好,养分含量中等,保肥性较好,呈酸性,强酸性,适宜发展松、杉、竹、茶、桑、油桐等经济作物。
8.5动植物资源条件
XX区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其地带性植被是以栓皮栎、麻栎为主的落叶阔叶树以及青冈、苦槠为主的常绿阔叶树混交林,但绝大部分原生植被已被次生植被所替代,其中海拨700m以下以马尾松、杉木、毛竹和农作物为主,兼有经济林、灌木林和草本植物;海拔700m—1200m主要以地带落叶阔叶和次生灌丛、黄山松、杉木、茶树等为主;海拔1200m以上的多为山地矮林和常绿灌丛,间有部分高山草甸植物。境内动物资源丰富,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5.01%,生物物种达65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30多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及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景区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生态系统较为完整。森林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少量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栓皮栎、麻栎、白栎、枫杨、黄山松、银杏、南天竹、杉、茶、板栗、杜鹃等。动物资源以鱼类为主,共45种。主要珍稀动物有原麝、大灵猫、花面狸、红腹松鼠、豹、白颈长尾雉等。
CC镇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华东乃至华中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是纯天然“氧吧”;独特的山区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物种,生物物种近8000种,其中多枝杜鹃、珍珠黄杨、五针松、麝、野猪等珍稀保护物种达100多种,是天然基因全库;茶叶、毛竹、中药材、食用菌、高山蔬菜等天然有机农副产品十分丰富,是城市居民的上等佳肴。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4A级景区一个(大别山主峰景区),以及别山湖、龙井峡、广家河、四望寨、梳妆台等众多自然景观,集奇、险、俊、秀于一体,合高山、峡谷、湖泊为一身,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拥有农家乐30多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1家,年接待游客近6万人,是
DD省最佳旅游乡镇,2012年被中国户外旅游资料网评为中国最美山村。
8.6水文特征
XX区区境峰峦叠嶂,溪壑纵横,区内水系较发达,其中10km以上河流14条。XX区属淮河流域东淠河水系,佛子岭、CC两大水库为源头汇水区,区内有马槽河、漫水河、石羊河、桃李河等主要河流,河水流入两库后,由佛子岭水库泻入东淠河,最终汇入淮河。
CC镇境内有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坝CC水库镶嵌其中,境内水电资源丰富,从而也赢得了“水电之乡“的美誉。
8.7物产资源
(1)水电资源
XX是水电之乡。XX地处淮河源头,境内河流纵横,其中10公里以上河流14条,最大河流东淠河是淮河
主要支流。境内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达19.9亿立方米,人均5452立方米,远高于全国、全省人均水平。蕴藏水能资源20万千瓦,已建成佛子岭、CC两大水库和73座小水电站,开发水能7.1万千瓦,年发电量近2亿度,还有大型水利工程白莲岩水库和众多小水电有待开发利用。
(2)药材资源
XX区位于大别山北坡,境内山峦起伏,河流交错,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为多种植物、动物类药材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1985年中药材资源普查统计,我区中药材共有1735种,其中常用中药200多种。经过近20年的变化,全
区中药材除少数引种栽培品种由于自然条件不适或后来的市场变化而淘汰外,大部分地道、名贵药材都有了较大发展,部分品种如XX石斛、天麻、茯苓、灵芝等生产情况良好;野生药材由于生态保护的不断增强,资源蓄积量逐年增多。经调查了解,全区中药材蕴藏量达8000万公斤,其中家种药材占25%,野生药材占75%。在所产的200多种常用中药中,人工种植(养殖)品种占20%,其它均为野生药材品种,其中年产量在10万公斤以上的有葛根、鱼腥草、断血流、贯众、虎杖等;年产量在5万公斤以上的有野菊花、夏枯草、连钱草、益母草、仙鹤草、矮地茶、红藤等。
(3)蚕桑资源
全区桑园面积6万亩,蚕农1.5万户,年产鲜茧3500吨,白厂丝年产量600吨,是全省重点桑蚕基地区,行业总产值达2亿元。依托丰富的的蚕桑资源,涌现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丝绸产业各一家,如源牌集团。拥有一家蚕种场,年产蚕种8万张,。农民年售茧收入4000万元,户均2700元。该产业也是该区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丝绸产业是XX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4)茶叶资源
XX盛产名茶。全区茶园面积13万亩,年产干茶超过4000吨,获得有机转换证的茶园面积超过8万亩,是全国重点名茶重点产区。茶叶对于XX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总产值近1.5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1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XX黄芽自唐代以来就成为御用贡茶,久负盛名,畅销大江南北,现与黄山、黄梅戏并称“DD三黄”。
(5)毛竹资源
XX区是毛竹之乡,竹林总面积37万亩,占全区林业用地的15.8%,蓄积量8000万株,年采伐量超过1000万根,被原林业部誉为“江北毛竹第一区”。优越的气候和土地条件是毛竹生产的保障。主要产品有竹胶板、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品等,依托丰富的毛竹资源,涌现出龙华集团、丰田竹业、保得利竹业等一大批竹制品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此而带动的各类毛竹加工企业达200多家。毛竹资源产业链初步形成并快速发展。
(6)矿产资源
XX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23种矿产40多个矿点,潜在价值1600多亿元。已开发金矿、花岗石、石英、
萤石等9个品种,其中年产黄金100公斤。
8.8生态环境
XX区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越。XX区背靠大别山,坐拥东淠河,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1.9%,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分布广泛、珍稀动物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同时,山区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导致立地条件复杂多样,是山区发展以资源、气候、立地为基础的特色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2010年元月,XX通过环境保护部国家级生态区考核验收,成为中国第4个、中西部地区第1个国家级生态区。还是2010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目前全国唯一拥有4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的区。全区13个乡镇被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15个乡镇被授予省级生态乡镇,21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
CC镇气候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CC镇现有小水电站14座,装机近8000千瓦,水电梯级开发潜力巨大;山场面积25万亩,杉、松、栗、杨等林木蓄积量50万方,竹园8000亩,竹木加工项目极具发展潜力;这里也是中药材的天然产地,天麻、丹参、灵芝、萸肉、杜仲、伏苓等名贵药材产量大;这里淡水养殖业发达,现有养鱼网箱2500箱,年产鲢、鳊、鳜各类淡水鱼50余万斤;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培植规模较大;这里茶园7000亩,除了盛产优质黄芽茶外,还特产野生绞股蓝和苦丁茶,并采用传统民间工艺精制加成纯天然绿色饮品;另外还有板栗、葛粉、茶油、霉干菜等众多土特山珍。
8.9旅游资源
(1)湖区风光
佛子岭水库水面开阔,碧波荡漾,湖光山色,风景优美。
佛子岭风景区是DD省首批风景名胜区(E政[1987]53号批准),距XX区城约l5公里,总面积3O多平方公里。它以举世闻名的佛子岭水库大坝为依托,主要景点包括:水库大坝、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大林竹海、“父子佛”、“睡美人”、佛子岭度假村和水库上游“九龙簇珠”、“狮子戏象”、“乌龟衔蟹”、“妖怪洞”,等自然景观。
佛子岭,原名“佛寺岭”,当年曾有一座千年古寺座落在这座山岭上,而这座山形酷似父子两佛,所以此地又称“父子岭”。当年佛子岭水库建设者汪湖桢根据古代“子”是男子的美称将它改成“佛子岭”,由此而得名。
佛子岭水库大坝是我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被誉为远东第一坝,世界大坝委员会托南xx来此考察时,称它是国际第一流的防震连拱坝。自工程兴建以来,先后接待了世界8
O多个国家的外宾,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刘伯承、罗瑞卿、谭震林、康克清等亲临视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佛子岭水库”、“佛子岭宾馆”亲笔题名。艺术大师刘海粟为纪念亭书写了纪事碑文。著名画家关山月、吴作人、严敦勋、林凤眠和作家陈登科都曾到此作画采风。
佛子岭水库山清水碧,风光绮丽;大林竹海翠绿苍茫,清爽悠得;“父子佛”、“唾美人”惟妙惟肖,美妙绝伦。今天的佛子岭风景区更以崭新的面貌,热情的服务迎接四海宾客,并成为游览、度假、避暑、娱乐的天然胜地和休闲乐园。
(2)山岳风光
景区自然风景资源丰富。六万寨山形险峻,林木葱郁,清潭瀑布,峡谷幽洞,引人入胜。以及奇峰罗列的仙人冲,山色秀美的小南岳等众多景(区)点。
(3)构造地貌
景区地处北淮阳褶皱构造带东段,出露岩性为佛子岭岩群浅变质岩系,经地质构造作用强烈变形,园区内到处可见颇具观赏性的褶皱、褶曲和悬崖绝壁景观。
(4)人文景观
XX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非常丰厚的人文底蕴。公元585年,隋文帝设XX区至今,杰出人物见于二十五史的就有数十人。尤为突出的是,
XX区是红军的故乡,革命的发源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仅有16万人口的XX区就有5万多人为革命光荣捐驱。
佛子岭水库大坝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连拱坝,享有“亚州第一坝”、“远东第一坝”美名,大坝上刻有xx“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题字。佛子岭水库建成后,接待过朱德、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著名文学家郭沫若、靳以、陈登科、刘海粟等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和墨宝。
六万寨因南宋将领曹平章率六万军民在此抗击元军十余年而得名。这里地势险要,在冷兵器时代易守难攻。现存遗址有古城门、石城墙、仓房、水牢、练兵场、衡守营、天井、王坟等。
(5)CC镇旅游资源
CC镇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m)座落镇境内;还有建国后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CC水库第一坝CC水库;以及被誉为“DD九寨沟“的龙井河大峡谷等,自然景致不可胜数。
作为革命胜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大反攻序幕的重要一战,就是在此展开的青枫岭-CC战役,人文景致更加丰富。
作为新兴的旅游热土,CC拥有的“一峰一河一湖“三大旅游亮点连珠成串,集白马尖之峻,龙井河之幽;仙女湖之美与一体。在这条风景线上,既有湖泊景观,又有峡谷景观、山峦景观。CC旅游热线上的第一颗明珠,就是人称“仙女湖“的CC水库,在这里既可以一览“国人自建第一坝“的雄奇壮伟,也可以泛舟湖上,观山光入湖,天水一色的迷人景象,听人细诉“仙女梳妆“的神奇传说。溯水而上,龙井河大峡谷两岸壁立干仞,奇松怪石相依,山花烂漫嫣然怡人。溪水潺潺,兰香袭袭,人在谷中,仿佛置身于世外。
大峡谷内有“三瀑二笋一图“等诸多景致,第一瀑布“龙井瀑“、瀑高58米,下有深潭如井。飞流直下,如落九天,水花四溅,水雾如烟,阳光折射,数道彩虹时隐时现,所以又有人称它“彩虹瀑“。第二瀑布人称“酒盅瀑“。山岩内陷,如被神兵利刃对半劈开的半只巨型酒盅。瀑布沿酒盅内壁倾注入盅。第三瀑布又名“鱼跃龙门“。瀑布似白练飘拂,石壁高如龙门,壁上石纹如一金色巨鲤栩栩如生,几欲破壁飞跃。
缓溪而入,公母石笋如参天巨柱,立于河畔,公石笋雄伟如丈夫,母石笋柔媚如美妇,雌雄相偎,如恩爱夫妻,夫唱妇随。峡谷中还有“仙人门“、“鬼门关“、“铁罩罩公鸡“、“惊心岩“等景点林立。这儿的山川河道走向峰回路转,有人传说这儿的地理暗隐阴阳八卦图,没有当地人作向导人入其间,不觉间便扑朔迷离,晕头转向。
沿磨胡公路向上,其尽头便可达大别山第一峰白马尖,登峰及顶,古松蔽日,一派原始生态景象,山上的特有植物杜鹃在这里连片成林,枝干虬劲、花大如碗,暗香浮动。登高四望,一览众山小,群峦起伏,而此峰独秀,难怪诗仙李白登此也惊叹“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8.10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XX区CC镇辖7个村,161个村民组,3925户,
人口1.6万,面积191.73平方公里,现有山场25万亩,水面15000亩,耕地8200亩。商(邱)景(德镇)高速与318省道、区级东太循环公路阡陌纵横,网布全境。境内水力资源丰富,素有“水电之乡“美誉。
CC镇,生态环境保存完好,山清水秀,风光如画,“一峰一河一湖”三大旅游亮点连珠成串,自然风光集白马尖之峻,龙井河之幽,别山湖之美于一体,四望寨之奇于一体,自然造化神工鬼斧,何似人间天上。近年来,该镇立足镇情,创新思路,紧紧围绕“立足资源特色,抓好招商引资,发展生态经济,做活旅游文章”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旅游新镇、林业大镇、库区强镇、水电名镇和山区特色经济重镇。
同时,CC镇抢抓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设有利契机,以推进茶谷建设、促进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全力打造“XX茶谷.CC十八里养生驿站”。重点建设龙井冲渔家乐风情街、康家大院乡村驿站、宋家河古村茶栈三大节点,打造CC滨湖旅游特色集镇、白水畈花卉苗木中心村,把该镇十八里养生驿站建成XX乡村旅游重要集散地、六合茶谷示范区、绿色发展的经济走廊。
该镇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掘现有资源潜力,突出“生态”理念,建有小水电站14座,装机近8000千瓦,水电梯级开发潜力巨大;山场面积25万亩,杉、松、栗、杨等林木蓄积量50万方,竹园8000亩,竹木加工项目极具发展潜力;优质茶园7000余亩,除了盛产优质黄芽茶外,还特产野生绞股蓝和苦丁茶,并采用传统民间工艺精制加成纯天然绿色饮品。
2016年,该镇全面贯彻落实了x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建成中国最美乡村、打造旅游经济示范强镇”为目标,抓住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力推进向生态大镇、旅游强镇跨越,努力建成生态CC、实力CC、和谐CC。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亿元,年均增长11%,财政收入1016.5万元,与去年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10890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20%。2015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890元,是2010年的2.2倍,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2015年招商促发展取得重在突破。共落实了招商引资项目15个,协议引进资金28亿元,实现到位资金2亿元。新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10亿元的XX10万千瓦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明年底12台风机可望全部并网发电,二期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进行测风核算;总投资1500万元的大别山漂流项目已完成坝体设计和规划编制,正在实施征地,即将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1000万元的龙馨客栈项目和总投资1000万元的龙井冲康家大院乡村客栈项目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预计年底可建成并接待游客。续建项目2个,其中总投资4000万元的悬崖石斛项目已完成一期10亩石斛的仿野生栽植,正在实施二期15亩石斛仿野生栽植;总投资1亿元的渔网渡假村项目已完成场地平整和道路改线工程,正在实施规划调整。新签约项目4个,分别是总投资2亿元的广家河瀑布群开发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的龙井冲旅游商品市场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的大别山猩猩王国度假村项目和总投资5000万元的东流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015年农业生产取得全面丰收。全镇共新建或改扩建农业产业化基地4处,新辟茶园250亩,发展石斛10亩,发展高山蔬菜400亩;森林抚育3000亩,植树造林1500亩;新建家庭农场2家;培育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家——XX区多云尖茶叶专业合作社,培育大户20户;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农民2000人次,接到群众反映农业方面要求技术指导40次。农村电商破题实施,铜锣生态农业公司、鑫茗雨工贸公司线上销售火爆,堆谷山农村淘宝店、龙井峡邮乐购网点建成运营、购销两旺。
全面推动旅游项目建设。龙井峡景区游道修复及停车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正在实施,别山湖景区游船升级已经完成,白马尖及龙井峡索道正在规划设计;东流河生态湿地、广家河户外探险新的景点正在形成。在优化旅游景点环境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对农家乐升级改造,优化设施、改善环境、更新服务理念,逐步实现农家乐旅游开发与景区整体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格局,真正实现农民稳增收、游客乐开怀。目前,堆谷山农家乐提升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年内可动工建设。全年新增农家乐12家、床位400张,堆谷山、别山湖、龙井冲、宋家河等农家乐集群已经形成,节假日期间呈现出一桌难求、一房难求的局面。同时,康家大院、王家老屋两处观景平台,黑虎尖、储皮岭两处摄影平台建设也正在紧张推进。第九章
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消防与节能建设项目的安全、职业卫生与消防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和保障,是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9.1
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编制依据与采用标准
9.1.1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2年)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02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除尘防毒工作的决定》((1984)97号文件)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1997年)
9.1.2
采用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
《特低电压(ELV)限值》(GB3805-2008)
《安全色》(GB2893-2008)
《安全标志》(GB2894-2008)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
《高温作业分级》(GB4200-2008)
9.2
劳动安全
9.2.1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1、选择先进、经济、节能、高效的安全技术、材料、工艺和设备,保证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2、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监控,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3、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5、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
6、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9.2.2
施工期间的安全保护措施
(一)悬挂安全生产牌图。在施工现场悬挂工程概况、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消防保卫五板及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二)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在易发伤亡事故(或危险)处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警示标志牌。山区施工还要做好雷雨天气山体滑坡、塌方的防护,在易发故事地段设置警示标识。
(三)施工现场围挡等安全防护。现场采用封闭围挡,高度不小于1.8
m,围挡材料可采用彩色、定型钢板,砖、砼砌块等墙体,杜绝无关人员进入,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1)通道口防护:设防护棚,防护棚应为不小于5cm厚的木板或两道相距50cm的竹笆。两侧应沿栏杆架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2)预留洞口防护:用木板全封闭;短边超过1.5m长的洞口,除封闭外四周还应设有防护栏杆。
(3)垂直方向交叉作业防护:设置防护隔离棚或其他设施。
(4)做好施工现场粉尘、施工机械噪声和振动防护。
(四)严格材料堆放。材料、构件、料具等堆放时,悬挂有名称、品种、规格等标牌,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品分类存放。
(五)合理布局临时设施。施工现场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保持安全距离,工地办公室、现场宿舍、食堂、厕所、饮水、休息场所等临时设施搭建符合安全要求。
(六)严格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按照TN-S系统要求配备五芯电缆、四芯电缆和三芯电缆;按要求架设临时用电线路的电杆、横担、瓷夹、瓷瓶等,或电缆埋地的地沟;对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设置木质、塑料等绝缘体的防护设施;按三级配电要求,配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类标准电箱。开关箱应符合一机、一箱、一闸、一漏。三类电箱中的各类电器应是合格品;按两级保护的要求,选取符合容量要求和质量合格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保护零钱的重复接地应不少于三处。
9.2.3
运营期间的安全防护措施
XX区磨子镇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在运营时将会是村民、游客、车辆集中之地,应提供绝对的安全环境。
(1)在有关节点醒目处,设置安全告示牌。
(2)按照规划建设完善的配套消防系统及措施。
(3)认真贯彻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安全管理办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增强全行业的安全意识。
(4)景区在会车区域应有醒目的交通警告指示标牌,道路养护要保证路面无破损、无妨碍行车的各种堆放物品等。
(6)加强社会治安力量的建设,提高社会治安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
(7)做好防火安全工作极为重要。各级政府部门、各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当地居民及游客的防火意识教育,在各种禁止用火地带设置明显的禁火标志。

(8)景区内的景观防火,应作为头等大事,配备必要的人力、物力,以满足消防的需要。
(9)景区交通工具、交通设施、游乐设施、水上游乐设备以及地面防滑处理、无障碍设施全部符合安全规定。
(10)景区内应设立或确定固定医疗点,以确保游客突发伤病时得到有效救治。
9.3
职业卫生
景区应给游客一个清洁、卫生的旅游环境。景区内的餐饮、旅馆等服务业的环境应实行规范化管理。不得随意丢弃和堆放垃圾物。主要游览线上按节点设置垃圾箱,还可根据游人数量增减。主要服务接待场所应建生态旅游公厕,核心区的公厕应达到较高标准,同时设立明显指示牌。各主要景点、出入口处及重点防范区应设立环境卫生告示标志。实行分区负责,专人管理。环卫工人应及时清理和收集垃圾物。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对景区工作人员加强卫生培训,强化卫生意识。
(2)建立景区卫生制度,随时随地的进行清扫和垃圾收集。
(3)施工现场应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固体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纳入所在乡镇运行体系。
(4)区建筑设施地面、楼道、门窗、玻璃、展品和设施整洁明亮,每周全面清理一至二次。  
(5)保洁人员要监控各自负责的卫生区域把景区及广场、道路、地面卫生每天8点前清扫完毕,并实行全天候保洁,做到地面干净,树下、草地无瓜果皮壳、纸屑杂物。保持各项设施清洁,无灰尘、污垢。  
(6)景区内的垃圾箱表面每日要擦洗,保持外表整洁,垃圾箱内杂物要及时清除,不出现外溢现象。
(7)在景点人流量大区域设置警示牌,提醒游客保持景区卫生清洁,保护景区环境卫生。
(8)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
(9)建立和完善景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制,并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与检查装备。
9.4消防
工程建设项目的消防工作是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工程建设企业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以保证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9.4.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
《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
《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30号)
《DD省森林防火办法》(2013年)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9.4.2项目区消防概述
本项目区分布面积广,人员流动性大,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景区的火灾主要有以下几种:天然火灾(雷击起火、林火自然、电线起火)、人为火灾(燃烧杂草、用电不当、故意点火、乱扔烟头、烧烤露营用火不慎、无知点火)、燃放烟花、爆竹。火灾对景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设备设施、居民和游客的生命财产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项目区的消防规划、设计、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火灾发生,是确保消防形势基本平稳,推进
CC镇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结合本次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消防设施和措施主要考虑配备在游客服务中心、大别山特色渔家风情街、集镇综合改造、景区酒店、停车场、游客活动广场以及新开发景点。总体上,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应通盘统筹考虑各景点的消防设施和措施布局。
9.4.3总体设计
1、按照消防要求规范安置消防设施和器材。依据规范要求合理规划景区内的防火间距环行布置主干消防通道;设置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以及室内消防栓、灭火器、烟雾报警器等;消防水源为自来水消防,给水呈环状网,室外配备有足量的消防栓。
2、项目建成后消防供水与生活供水共用一套供水管网,消防干管、立管、支管、室外消火栓、闭式喷头采用联合供水消防系统。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地下式相结合。
3、消防设施
消火栓设置。室外消火栓按规范设置,按照景区总体规划有关要求,本次工程按规范设置满足灭火要求的消火栓。
4、消防给水
室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依据有关标准要求,确定为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一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5L/S,室内消火栓用水按10L/S计算,同时使用水枪数量为2支,每支水抢最少流量为5L/S。
9.4.5
消防措施
1、与参与景区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
2、景区内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制定用火用电等防火管理制度。
3、组织景区防火人员开展消防检查,消灭火险隐患,制定紧急疏散方案。
4、组建专职、义务消防队,制定灭火预案,开展灭火演习。
5、景区内灭火器具等消防器材及时足额配置或更换。公共消防器材应当布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明确专人管理,任何人不得将公共消火栓圈入摊位内。
6、景区内应配备基本的消防通讯和报警装置,一旦发生火灾做到及时报警,组织扑救初期火灾和人员疏散,保护火灾现场。
7、建立景区消防安全制度
定期对景区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不定期的抽查安全知识,增强每一位职工的安全意识。
8、健全安全制度,景区成立安全委员会,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安全状况。
9.5
节能
9.5.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6

2010年9月)
9.5.2节能原则
(1)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影响和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能源,最大限度进行综合利用。
(3)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淘汰的落后工艺。
9.5.3节能措施
节能即体现环保的概念,如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雨水的收集利用,生活用水的重复使用、废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等。
为了降低能耗,减少经营成本,必须采取节能措施,无论是设备选型、工艺设计、还是今后经营及管理,都要在思想上重视节能。
主要的节能措施有:
1、设计节能:在规划设计时,在保证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管道路径,减少线路能耗损失。
2、所有设备选型尽可能采用高科技节能型产品,提高效率,节省能耗。
3、为提高电网的功率因素,在低压侧补偿静电容量。低压设备尽量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减少路耗。
4、充分利用景区的地形,雨污水分流并尽量采用自流管道。在不利的地形条件下,采用大管径,小坡度,尽量减少深埋。在绿地面积大的区域利用有利地形收集雨水,作为浇灌植被的用水。
5、充分使用太阳能,如使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等设施。
6、使用新型节电、节水、节气器具及设备。
7、采用节能型建筑设计、结构、材料,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减少能源消耗。
8、倡导“绿色出行”,禁止机动车进入景区。景区交通采用电瓶车、自行车。
9、加强经营管理,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材料及能源损失。
10、设置专门的能源及材料管理人员,检测能耗及节能情况,并制定奖惩制度。
第十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10.1项目概况
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包括:(1)新建滨湖大道,滨水景观带,2km小河流域治理;(2)新建红色纪念广场、休闲广场、观景平台、旅游步道;(3)龙井河景区开发、山体公园开发;(4)新建快捷酒店、快捷宾馆、农家小院、农家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5)新建设大别山特色渔家风情街,项目占地150亩,建筑面积约28000平方米,发展特色农家小院、渔家小院60处;(6)新建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活动广场;(7)新建游客服务中心;(8)新建污水处理、供水、供电配套设施;(9)集镇立面综合改造,包括屋面、墙面、杆线,农贸市场,(10)景区标识标牌、绿化、亮化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10.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依据与执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条例》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33-9673、16153-1996)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达标》(GB12941-199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DD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DD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10.3项目区环境和生态现状分析
CC镇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华东乃至华中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是纯天然“氧吧”;独特的山区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物种,生物物种近8000种,其中多枝杜鹃、珍珠黄杨、五针松、麝、野猪等珍稀保护物种达100多种,是天然基因全库;茶叶、毛竹、中药材、食用菌、高山蔬菜等天然有机农副产品十分丰富,是城市居民的上等佳肴。CC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4A级景区一个(大别山主峰景区),以及别山湖、龙井峡、广家河、四望寨、梳妆台等众多自然景观,集奇、险、俊、秀于一体,合高山、峡谷、湖泊为一身,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拥有农家乐30多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1家,年接待游客近6万人,是DD省最佳旅游乡镇,2012年被中国户外旅游资料网评为中国最美山村。目前,人类活动干扰较大,固体废弃物有待规划控制,景区生态保护亟待加强。
10.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XX区属淮河流域东淠河水系,佛子岭、CC两大水库为源头汇水区,区内有马槽河、漫水河、石羊河、桃李河等主要河流,河水流入两库后,由佛子岭水库泻入东淠河,最终汇入淮河。区域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10.3.2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监测部门对该区域进行的大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的SO2、TSP、NOX的污染物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10.3.3声学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区域内声学环境质量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Ⅱ标准。
10.4影响环境和生态的因素分析
10.4.1工程施工期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根据此次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拟建内容,对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新建滨湖大道,滨水景观带、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红色纪念广场、休闲广场、观景平台、旅游步道、大别山特色渔家风情街、快捷酒店、快捷宾馆、农家小院、农家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产沥青、混凝土、水泥、砖块、板材等物料废渣污染。高填方和深挖方路段以及取弃土场工程易造成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影响生态系统完整性。
二、龙井河景区开发、山体公园开发工程会破坏原生态系统,造成水土流失。
三、集镇立面综合改造工程会产生墙体、砖瓦、板材、水泥等物料废渣污染以及扬尘、噪声污染。
四、污水处理、供水配套工程,在施工期间易对CC水库水质造成污染。
五、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厕易产生污水影响。
10.4.2项目营运期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项目建成运营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游客接待中心、快捷酒店、快捷宾馆、农家小院、农家民宿、渔家风情街的商户以及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污水;游客在景区游览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噪声污染;停车场进出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营运期噪声主要来自辅助设施的设备噪声、商业营运产生的音响、人为活动噪声以及进出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等。
10.5
环境和生态预防保护和减缓措施
10.5.1施工期环境影响的预防和减缓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将产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噪声、扬尘和建筑垃圾。施工期应严格按照《DD省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执行,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布局。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选址、选线、选材工作,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展,禁止侵占重要生态功能区,避让生态敏感区,建立生态恢复区,尽量实现各项工程土方平衡,减少开发填料和堆放。重点做好途经重要生态敏感区的交通线路、通信、水、电、气管线、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风险应急预案。
对扬尘、噪声采取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理,建筑和生活垃圾按规定处理,施工产生的弃土及时回填和清运;听取当地林业、水利和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场地内需重点保护的林木进行有效保护;做到文明施工、清洁施工和科学管理,将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渣石、废料,应本着因地制宜利用的原则,首先应尽量为工程本身所用,可以用来做防护坡,以减少占地和节约工程费用,其余部分也可以作为其他工程的建筑材料,对多余部分,应由工程建设单位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划,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弃场,尽量少占地和不占地,并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对较大的渣石弃物,应覆土植草植树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快恢复生态平衡。
为减少工程施工对农业和土壤的破坏,施工作业时,要制定分层取土,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施工操作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坚决制止乱挖乱堆,破坏土壤结构的作业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将农业损失和土壤破坏程度控制在最低水平,力争工程竣工后较短的时间内土壤活力得到恢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减少毁坏树木和植被,工程施工结束后必须尽快植树造林,把植被覆盖率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准,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
道路和管道铺设,应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对裸露的地面和堆置的土方,适量洒水和抑尘,或采取遮盖和围护等措施。剩余的土方需用专用车辆运至指定地点堆存,并对存放点采取碾压、绿化、洒水等防尘措施。运输车辆不能超载,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指渣土洒落。
为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工程在距居民区100米的施工区域不允许在夜间10时至次日早晨6时内使用噪声超标设备施工,夜间施工时也要避免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同时启动,最大限度减少生源迭加影响。除此以外,对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应加以考虑,应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又要影响周围居民环境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设备采取降噪措施。同时应在工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对游客和景区的声环境质量不超标。
10.5.2营运期环境影响的预防和减缓措施
CC镇是集湖泊、山岳风光为一体的旅游区,保护水源不被污染或减轻污染,是该镇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若湖水受到污染,会对景区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严重挑战。因此,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景区应采取适合的环境保护措施,如防火、防盗、建筑物保护与修缮,古树名木、水源地保护等。有具体的制度,并认真落实了。做到有具体的制度,并认真落实了;设施完善,设备完好;人员明确,职责具体,责任落实了。主要措施如下:
(1)在旅游谈季,对部分景区轮流开放,实施封山育林养护绿化工程,恢复和增加植被。严禁在景区开矿、采石、挖砂、取土。
(2)加强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管理,保护生物安全,确保物种的原始性和多样性。严禁捕杀、采集野生动植物。
(3)严格监测景区流域水系动态,切断污染源,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4)在景区开放期间,多节点设置标牌、广播,警示、提醒游客环境保护的意识,减少人为污染与破坏环境。
(5)景区内不使用或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等非环保型材料。
(6)景区内的经营商户要与景区管委会签定环境保护协议,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以鼓励商户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并约束破坏景区环境的行为。
根据旅游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接待规模,有计划地组织旅游活动,不得无限制地超量接纳游客,以确保大别山CC镇旅游特色小镇景区的自然风貌和避免造成过重的环境压力。
严格控制与生态旅游相背离和对环境有污染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防止一切损害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破坏活动。
(一)水体保护。严格控制在CC镇建设污染性项目,防止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对于景区内的经营管理区、旅游活动区、接待服务区等地点排放的生活污水,或就地净化处理达标排放,或采取管网系统收集,建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经过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泥再利用,可用作绿化、植树等,确保区内水资源和土壤不受污染。禁止向景区内水体倾倒垃圾、冲洗机动车辆。景区内所有水体,应加强管理监督保护,同时保护水生资源。
(二)植被保护。CC镇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资源丰富多彩,分布较为广泛。植被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景区的形象,为此,必须做好景区范围内的植被保护工作。
(1)工程建设中对区域内森林资源和原生植被应最大限度的保留,若有损坏,工程后期应进行修复重植。禁止随意砍伐。
(2)保护地带性植物,特别是项目区的主要风景物种及种源基地,加以抚育,重点保护。
(3)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和安全管理体制,设专人负责。配备充足的防火设施,在游人布道和各景点安置防火警示牌,时时提醒游客,增强游客的防火意识。
(三)山石保护。项目区内山石不得任意开挖,确保景区完整与自然美。严防破坏旅游景观以及盲目建设而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坡地地貌灾害的发生。
(四)废气污染及治理。项目营运期产生废气主要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CO、TSP和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THC等。项目营运过程中汽车尾气排放量小,又属间歇式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不会产生污染影响。景区内不得新建燃煤锅炉,以防止大气污染。景区内的供热系统建议采用电加热系统。
(五)废水污染及治理。项目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通过管网系统收集、经化粪池集中处理后给周边农民沤制肥料,对水质不构成影响。禁止向项目区内的景区水体倾倒垃圾、冲洗机动车辆等。景区内的所有水体,应加强管理监督保护,同时保护水生资源。
(六)固体废弃物污染及治理。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是营运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必须妥善收集定期外送处理。可在项目区内建垃圾中转站,再由环卫部门外运处理,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和处置率,以保护好景区的生态环境。
(七)噪声污染及治理。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自于辅助设施的设备噪声、商业营运产生的音响、人为活动噪声以及进出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主要产生噪声的设备如抽排风机、水泵、鼓风曝气机等,均分别采用合理布局、增加绿化、隔声、减振等综合降噪措施,对娱乐、商业营运噪声还通过控制时间、严格控制音响、视听设备音量和人员音量等防噪措施。采取以上措施,按区域规划用地要求拟进入的项目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本项目采取的主要噪声源防治措施是:
(1)从源头治理抓起,在设备选型订货时,首选运行高效、低噪型设备,在一些必要的设备上加装消音、隔声装置,以降低噪声源强。
(2)设备安装时,先要打坚固地基,加装减振垫,增加稳定性减轻振动;对于噪声强度大的设备,除加装消音装置外,要单独进行封闭布置,尽可能远离厂界。
(3)门、窗、墙壁要注意使用吸音材料,安装吸声结构,保证以上区域的屏蔽隔声效应。
(八)项目区环境卫生保护措施。景区资源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坚持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景区内工作人员和游客必须共同遵守以下环保措施。
保持卫生整洁、安全、舒适,是保护景区旅游环境和良好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景区营运实际情况,配置专门的环境监测人员,负责对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进行常规监测,监测各排放口污染物达标状况,所有的监测都应按国家颁布的现行环境监测及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内容写出监测报告、处理意见。在项目正式运营前,环境监测人员应在有资格的省、市一级的环境监测站进行专门培训,要具备从事环境监测的业务技能,并达到国家和地方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岗位培训要求。
(1)在景区旅游景点,结合游客数量,按一定距离放置垃圾箱。提醒游客不乱扔杂物,各种塑料袋、饮料瓶、罐应扔在垃圾桶里,保持景区环境卫生公共区域。配备专职人员管理,确保环境良好,无乱堆.乱放、乱建现象,创建打造优美景区形象。
(2)在景区重要旅游节点,科学合理设置标准旅游公共厕所。
(3)在景区内设置环保卫生机构,建立卫生清扫责任制,安排专人定时定期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及转运,以保持整洁、干净。四、爱护公物,保护景区公共设施。不得损坏景区内各景点的设置,不准在景区各种碑石竹木、牌匾、立柱、门壁处乱写乱画。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对各种不遵守环保制度都有权力及时制止,损坏公物,按价赔偿。
(4)各景区及公共场所为禁止吸烟控制区,并强化管理。
10.6
环境和生态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工程致力于打造CC镇集休闲、旅游、度假、观光、养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本身就起到提高环境质量的功效,所实施的建设内容,因地制宜,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不会对原生态环境产生大的影响,各项工程建设不会改变原生态环境的景观生态格局,因施工占用的林地、破坏的植被通过一系列的生态补偿与恢复措施,可将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项目运营期的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均根据景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实施了基础处理设施建设和监测管理机构建设,不会对项目区内生态和水体环境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景区的不利影响均控制和减小到最低程度,景区内的自然环境是可以承受的,同时项目的美化绿化工程将使景区的绿化率提高到90%以上,将给项目区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的建设是充分可行的。第十一章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11.1项目管理
11.1.1实施原则和步骤
1、项目的实施首先应符合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和审批程序,按基建程序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为工程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2、建立专门的机构作为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3、指定专人担任项目实施负责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指挥、执行及对内、外谈判、联络等工作,均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
4、项目的勘查、设计、招标、施工、监理、设备采购、安装等均应按照建筑法,招投标法进行,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违约责任应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
5、项目管理单位应与项目履行单位协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表,并在履行前通知有关各方以使项目按期顺利进行。
11.1.2
项目建设的管理机构
1、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XX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工程领导小组组长,CC镇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旅游、发改、国土资源、财政、规划、环保、文化等区直部门负责人,以及涉及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为成员,共同组织项目实施。
2、成立项目技术指导组。聘请区建委、区规划局、区环保局、区文化局、区旅游局的专家任技术指导,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总体规划,按规划完成各项任务。
3、成立工程筹建处。根据工程需要,项目建设单位应成立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筹建处,筹建处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担任主任,镇及涉及乡村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筹建处的主要工作人员,该机构下设五个职能部门,分别是行政管理部、计划财务部、施工管理部、设备材料管理部、技术管理部。
管理模式采用竖式直线型。组织机构见图11-1。
(1)行政管理
负责日常行政工作以及项目履行单位的接待联络等项工作。
(2)计划财务
负责项目的财务计划和实施计划安排,与项目履行单位办理合同协议等手续,以及资金使用安排及收支手续。设立项目专户,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截留、浪费现象,强化资金使用和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施工管理
负责项目的土建施工与安装工程的指挥,施工进度与计划安排,同时负责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以及工程验收工作。
(4)设备材料管理
负责项目设备材料的订货、采购、保管、调拨等工作。
(5)技术管理
负责项目技术文件、技术档案的管理,主持设计图纸会审,处理有关技术问题,组织技术交流以及组织上岗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等工作。
11.1.3
主要履行单位的选择
对参与履行项目的勘查、设计、监理、施工、供货、安装的单位,均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并应该将审查程序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有关部门,并存档备案。
1、建筑材料、设备供货
建筑材料、设备的供货建议采用招标的方式来确定供货商。
2、勘查、设计
为确保本项工程的顺利进行,建议选择国内知名度较高且具有丰富经验的甲级设计单位承担工程设计工作。
3、监理、土建施工
监理、土建施工单位建议从具有道路、大型停车场、旅游景区施工经验的专业施工单位中选择,由项目执行单位对各施工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后,通过招标方式确定。
4、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和电气仪表控制系统的安装应分别选择专业安装单位,其选择程序同以上条款。
11.1.4
勘查、设计、监理、施工与安装
项目的勘查、设计、监理、施工、安装必须按照国家现行的专业技术规划与标准执行。所有关于项目勘查、设计、监理、施工、安装等技术文件都应存入技术档案,以备查用。
11.1.5
调试与运转
1、设备的调试可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或由供货单位派人进行技术指导。
2、试运转工作应邀请设计单位和安装单位共同参加,试运转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通过技术培训。
11.2
组织机构

详见图11-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图11-1)
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筹建处技




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领导小组行



部计



部施











11.3
劳动定员
根据相似工程管理经验,项目新增劳动定员200人。劳动定员主要来源于CC镇各村村民,所有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统一参加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第十二章
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12.1
建设工期
根据《XX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CC镇总体规划》以及本工程拟定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计划,参考相似工程建设实绩,本次工程拟安排3年(36个月)建设期。全过程分为项目前期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前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12.2
进度安排
本项目实施中各项投资和各工作环节有些是同时开展和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研阶段需将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以便对项目实施做出切实、合理的安排。
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该阶段需要2个月时间,主要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备案、环评、规划许可、土地预审等项目前置性条件,筹措落实了建设资金等工作。
2、设计阶段
该阶段需要2个月时间,主要完成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施工许可证等工作。
3、施工前准备阶段
该阶段需要2个月时间。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工程及设备招投标、合同文件签字;
(2)确定施工单位;
(3)建筑施工设备进场;
(4)建筑施工材料进场。
4、项目实施阶段
该阶段需要28个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新建滨湖大道,滨水景观带工程,小河流域治理;(2)新建红色纪念广场、休闲广场、观景平台、旅游步道工程;(3)龙井河景区开发、山体公园开发工程;(4)新建快捷酒店、快捷宾馆工程;(5)新建设大别山特色渔家风情街工程;(6)新建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活动广场工程;(7)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工程;(8)新建污水处理、供水、供电配套设施工程;(9)集镇立面综合改造,包括屋面、墙面、杆线,农贸市场工程等;
(2)设备安装、调试;
(3)附属辅助设施建设。
5、竣工验收阶段
该阶段需要2个月时间,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绘制竣工图;
(2)建立档案资料;
(3)编写竣工报告;
(4)进行竣工验收。第十三章
招标方案13.1招标方案依据与原则
为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期,防范和避免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原国家计委第9号令(2011年6月18日)及《DD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要求,编制本项目的招投标方案。在招标过程中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并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
13.2
招标范围
根据国家计委9号令《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DD省招投标条例》等有关文件规定: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XX投资和地方配套,项目总投资额在
1000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本项目总投资4.4亿元,将对本项目的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采购等采用全部招标的方式。
13.3招标方式
本工程勘察、设计、土建、重要材料采购、设备采购、监理等项目的招标建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具体项目招标情况可见表13-1。
表13-1

项目招标情况表




招标范围
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方式
全部招标
部分招标
自行招标
委托招标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设



√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


√监








√重要材料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4.1
工程概况
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包括:(1)新建滨湖大道,滨水景观带,2km小河流域治理;(2)新建红色纪念广场、休闲广场、观景平台、旅游步道;(3)龙井河景区开发、山体公园开发;(4)新建快捷酒店、快捷宾馆、农家小院、农家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5)新建设大别山特色渔家风情街,项目占地150亩,建筑面积约28000平方米,发展特色农家小院、渔家小院60处;(6)新建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活动广场;(7)新建游客服务中心;(8)新建污水处理、供水、供电配套设施;(9)集镇立面综合改造,包括屋面、墙面、杆线,农贸市场,(10)景区标识标牌、绿化、亮化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14.2
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1、《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定额DD省估价表》
2、《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DD省估价表》
3、《DD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
4、《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5、《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6、投资估算是在建设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
7、建筑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和设备购置费用。主要方法为综合造价法,以DD地区类似项目工程造价经验数据为参照,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调整。
8、主要设备价格在《全国机电设备价格》基础上,经询价加运杂费统一考虑。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参考当地价格,参照相似工程设计指标
9、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工程费用的20%计取。其中包括:勘察设计费(含规划费)、可研编制费、节能评估费、环境影响评价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质检费、招标代理费、人员培训费、建设期利息、税金等。
10、基本预备费用按工程费用的8%计取。
14.3
投资估算范围
本次投资估算构成包括土建工程费用、设备采购、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不可预见费等,未包括土地使用费。
14.4
投资估算
经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40000万元。详见表14-1:
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工程投资一览表(概算法)
序号
项目名称
金额(万元)
1
建筑工程
41200
1.1
新建滨湖大道,滨水景观带,2km小河流域治理
5000
1.2
新建红色纪念广场、休闲广场、观景平台、旅游步道
2500
1.3
龙井河景区开发、山体公园开发
12000
1.4
新建快捷酒店、快捷宾馆、农家
小院、农家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
28001.5
新建大别山特色渔家风情街
12000
1.6
新建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活动广场

1500
1.7
新建游客接待中心
800
1.8
新建污水处理、供水、供电配套设施
1000
1.9
集镇立面综合改造,包括屋面、墙面、杆线,农贸市场等
2800
1.10
绿化、亮化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800
2
购置设备及安装
1000
2.1
景区消防安防等设施
600
2.2
景区标识标牌建设
400
3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000
4
工程预备费用
800
 
总投资合计
4400014.5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44000万元,其中:项目单位自筹1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3000万元、社会融资30000万元。
14.6财务管理
项目XX区政府及旅游局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CC镇人民政府。切实按规划组织实施,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严格项目费用核算和支出,禁止将资金用于工程范围外建设项目。第十五章
效益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相统一,整体开发与局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结合XX区情,突出CC镇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此次实施的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1)新建滨湖大道,滨水景观带,2km小河流域治理;(2)新建红色纪念广场、休闲广场、观景平台、旅游步道;(3)龙井河景区开发、山体公园开发;(4)新建快捷酒店、快捷宾馆、农家小院、农家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5)新建设大别山特色渔家风情街,项目占地150亩,建筑面积约28000平方米,发展特色农家小院、渔家小院60处;(6)新建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活动广场;(7)新建游客服务中心;(8)新建污水处理、供水、供电配套设施;(9)集镇立面综合改造,包括屋面、墙面、杆线,农贸市场,(10)景区标识标牌、绿化、亮化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综上可以看出,本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质,属于公共服务范畴,不同于生产制造类项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项目自身特点,结合XX区旅游业发展趋势,项目暂不对财务指标、直接经济效益评估和预测进行具体分析,仅对实施该项目给当地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和关联产业发展进行预测,重点阐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15.1
经济效益分析
15.1.1
分析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
(3)投资资金与建设进度同步到位,工程建设按计划如期完成。
15.1.2
运营成本及费用预测
本项目产品的年成本与费用以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实际状况测算。
项目竣工运营后,项目正式投入经营以后,会产生人工成本、管理成本、景区硬件设备维护、林木维护、环卫清洁、广告宣传等经营成本,这里不详列各项支出比例。参考同行业相关数据,经营管理费用约占营业收入的40%。
15.1.3经济效益预测
CC特色旅游小镇依托XX区红、绿、蓝优质旅游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在原有旅游产品发展基础上,建设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进一步丰富景区旅游产品内容,提高旅游产品内涵,建设集观滨湖美景、赏山岳风光、品茶香美食、垂钓养生、度假休闲、短暂居住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休闲度假需求,是一个高水平旅游度假产品,是XX区“旅游引领,全景XX”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对促进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将成为绿色发展的新标杆,努力把绿水青山变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2015年,XX区接待游客680万人次,201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8%。旅游业已经成为XX区拉动内需、带动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直接或间接带动城乡就业约4万人。“十二五”期间,CC镇全力推进茶谷建设。坚持以彰显茶叶特色、推进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全力打造快速通道“十八里乡村驿站”。一是打造宋家河古村茶栈。深度挖掘宋家河村古代汉文化,集合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二是打造康家大院乡村客栈。结合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安置点建设,抢抓乡村旅游发展机遇,投资300多万元,完成公厕、停车场、绿化带、休闲绿地、路灯、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以“完善配套、促进发展、农户增收”为宗旨,大力发展农家乐和乡村客栈,全力打造大别山特色农家乐客栈集群。三是打造龙井冲渔家乐风情街。充分发挥龙井冲依山傍水、承东接西、接水连天的地域优势,在体现滨湖、临水、乡土、乡情、乡味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渔家乐,把龙井冲打造成
XX旅游水陆集散地,五月已启动农民建房,年底基本建成。四是打造CC滨湖旅游特色。紧抓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支线建设机遇,聘请工大设计院修编中心集镇建设规划,按照旅游茶谷配套服务中心的定位,充分挖掘潜力,拉开发展框架,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建设,增强辐射带动,全面推进集镇中心镇建设。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实施后,预计2020年游客容量可增加到50万人次。
XX区“十三五”规划原则要求整合区域内的优势资源,以旅游小城镇建设为核心,以旅游乡村建设为重点,以山水景点的打造为配套,借旅游推动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是XX区旅游的重要品牌,是“旅游引领,全景XX”的重要支撑,是全区“三区一中心”四大旅游板块之一。XX区提出力争到“十三五”末,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产业,带动三产发展、壮大经济实力的支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扩大就业的民生产业,塑造XX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实现旅游业“千百亿”目标,即: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0亿元。
旅游业已被各国的发展证明既能富民也能强区。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双七”理论,即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钱,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7元收入,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个就业,可增加7个相关产业就业机会,因此是对解决就业、脱贫致富、文明创建、环境营造和区域整体形象提升等方面贡献最大的、最有效的产业。
若按1元钱的旅游直接收入可带来7元钱相关产业的经济收入测算,可给景区带来相关产业经济收入2亿元,而其中60%均为三产收入,即1.2亿元,从而促进景区内的三
次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使全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若按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可增加7个相关产业就业机会,预计至2020年可直接或间接带动CC镇就业约1500余人。从而促进贫困山区富余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加快全区城镇化步伐。与此同时,随着全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大量流动,对于带动老区人民观念更新,促进优势资源开发、优势产业的升级、开放性经济的壮大均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该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5.2
社会效益分析
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将会大大改善CC镇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为景区创A打下扎实基础;完善景区功能配套设施,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景区品位和内涵,提高景区承载能力,增强旅游的便利性和可进入性;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增强CC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将增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当地群众收入,直接带动大量群众参与旅游业,利用旅游创业,利用旅游业致富,社会效益明显。
15.3生态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是将CC镇得天独厚的“青山碧水、群山环绕”生态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提供了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自然生态、休闲度假和乡村体验的旅游产品,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互补、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对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了优化整合。
实施该项目是以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为切入点,以生态文明促进经济转型,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环境整治和修复,生态、植被进一步改善,营造出“清洁、优美、健康、安全、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CC镇旅游产品升级转型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把CC镇打造成“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的大别山特色休闲养生目的地,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第十六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6.1可行性研究结论
1、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的实施符合“全景XX、全域旅游、全产业融合”的定位。围绕为生态补绿、为旅游添景、为农民增收的目标,依托山水、茶叶、石斛、毛竹、人文等特色资源,?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精品线路,带动沿线农村面貌改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实现点上有风情、线上有风景、面上有风光,努力使更多的山区农民享受生态红利,吃上“旅游饭”,走上富裕路。
(说这部分总结牵强)XX区CC镇茶香小镇项目的实施符合符合围绕全景XX目标,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打造“一心三区、一环六乡”的旅游新格局,推动旅游门票经济向旅游产业经济转变,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产业强区跨越。深度挖掘优势资源,全力打造特色集镇,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突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示范,着力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和特色风貌,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按照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要求,加大投入,分步实施,优先开展乡镇政府驻地集镇建设,精心培育环佛子岭水库特色小镇板块,重点建设佛子岭酒香小镇、CC茶香小镇、大化坪茶香小镇、单龙寺风情小镇,形成与“一谷一带”深度融合的生态旅游功能区,成为全区旅游链上的精品亮点。
XX区
“十三五”旅游规划围绕“旅游兴区”战略,树立“全景XX、全域旅游、全产业融合”的理念,以建设中国第一个区域版的大别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总体定位,以打造全国一流的山地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为总体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引领,全景XX”新模式,按照“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思路,把旅游发展融入到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优化顶层设计,体现城镇山水、人文、生态特色,构筑“一心三区、一环六乡”的全域旅游基本格局,将全区建设成为大别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放大生态优势、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到2020年,实现千百亿目标,即全区旅游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0亿元。计划2016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15%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7%以上,达到38亿元。
2、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充实旅游产品内涵,提升旅游品位,真正实现旅游富民强区目标。将大大改善CC镇的旅游产品品位、内涵、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完善景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景区旅游产品内涵,为“一谷一带”深度融合的生态旅游功能区添砖加瓦。
3、随着景区在全省以至全国知名度的提高,必将吸引更多的人来CC镇旅游度假,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消费将成为当地居民创收的一个稳定持久的来源。
4、随着CC镇旅游业的发展,从事旅游相关行业者经济收入的增加,必将吸收当地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使更多的村民实现小康生活。
5、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符合景区实际,解决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和隐患,既突出了生态价值,又提高了景区品位,同时也促进了CC镇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16.2
建议
1、建议地方政府落实了项目配套资金,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尽早发挥效益。
2、建议各级主管职能部门加快项目审批工作,尽早开工,凸显乡村旅游业在XX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建议项目承担单位抓紧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完成相关手续。
旅游局乡村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可研报告(2020)》出自:卡耐基范文网
链接地址:http://m.gjknj.com/duwu/3485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免费论文网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 卡耐基范文网 m.gjknj.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