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找项目 导航

区域旅游规划案例

来源网站:创业找项目 2018-06-16
创业找项目

篇一: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以经营城市的手法,打造“旅游名城”许昌市城

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

2012-03-24 绿维创景 李明伟 林峰 标签:

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引言:“旅游名城”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新整合 优秀旅游城市”的崛起,是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城市旅游的深度化要求,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局限于国家旅游局现有的“优秀旅游城市”的评级,已经不足以达到城市经营者(市委书记和市长们)的实际运营需要。

为此,绿维创景提出了打造“旅游名城”的全新目标,这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与经营城市结合的要求一拍即合,形成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与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的委托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策划成果于2006年11月8日通过评审,专家组和许昌市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使我们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的探索,落地开花。 对于任何一任政府而言,如何加速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始终都是第一位的工作;旅游要为此做出贡献,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才可能成为一把手真正重视的事情。林峰博士今年提出了旅游产业与城市经营整合的新理念(7月24日中国旅游报《城市经营中的旅游方略》),必须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城市经济工作的主渠道中,成为党政工作的主流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才能有突破。 “旅游名城”,正是这一整合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区来说,“旅游名城”可能正是你可以选择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一、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1、许昌现状旅游欠发达、缺少周边支持、资源不足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工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环境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曾为汉魏时期故都,是中原五大古都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曹魏文化、钧瓷文化和花卉温泉是许昌独具的品牌资源,誉为“魏都、钧都、花都”。 近年来许昌市旅游发展较快, 城市环境、公共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业和旅游市场发展都取得一定成绩。旅游发展的政府运作和政策扶持基本到位。 2004 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园林城市。许昌市虽然名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统计显示: 2005 年,河南省旅游人次突破 1 亿,全省旅游总收入已突破 800 亿元,占全省 GDP 的 8 %;而许昌市旅游总收入占 GDP 的比重还不到 2% ,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5.4 %和河南省水平 8 %。统计分析说明,许昌在中原城市群旅游市场的份额极少,不到四十分之一,对入豫旅游者没有吸引力,旅游产业尚未成为许昌市的支柱产业。

在河南省现有的旅游大格局中,目前主要有三条旅游带:一是以郑汴洛为核心的传统黄河旅游带,二是以安阳、鹤壁、新乡形成的由黄河和太行上相结合的景观带,三是以伏牛山为主体的新兴自然生态游线。而许昌作为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并没有纳入到任何一个游线的结构之中,也没有那一个城市来带动许昌发展成为一个过境旅游目的地,那么如何发展许昌旅游?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只有靠许昌自己!许昌只能自己打造旅游目的地!

虽然许昌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但是,缺乏故都形象和核心吸引物,城市知名度不高,旅游资源开发和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水平较低,大型旅游项目和旅游品牌产品较少,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供给不足等,反映许昌市“小旅游”的现状与旅游名城之间尚有相当差距。 事实说明,优秀旅游城市不一定就是旅游名城。名城之“名”只能来自鲜明的城市形象和著名旅游品牌形成的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而只有跳出许昌,站在河南省旅游大格局的高度,以大旅游的气魄从根本上改变旅游形象和旅游产业结构,才能使许昌成为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市场名声大振。

2、探寻成为目的地的基础市场基础?资源基础?运营基础?

许昌能够成为目的地吗?在我们开始进场的时候,这还是一个问题!

靠资源?好像很难。靠市场?休闲发展的机会很大。靠政府运营能力?许昌城市建设管理与管理水平很高。提升许昌城市旅游,最终还是必须依托市场机遇,着眼于资源独特性的基础。

许昌,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移都25年而天下闻名;一部《三国演义》,成为东亚和华人圈中的圣经,使许昌历史文化生动而清晰。

鄢陵县,接壤许昌城市的西部郊县,50多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全国最大,是南花北移的过渡地。在万花丛中,还有温泉。

许昌城市建设,在近三年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建设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中,创造了“四城同创”(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模式,成功打造了宜居城市,风貌焕然一新,政府、企业、居民形成了建设城市风貌的高度认同感和参与性。

钧瓷,中华文明的经典代表之一;许昌禹州的神古镇,至今仍是钧瓷生产交易的中心,保留了古老的工艺,古街、古庙,烟囱林立。

经过深度的资源考察与分析,我们最后落地到这四个方面,作为我们创造“名”城的核心资源基础。

然而,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看,这些资源如何才能成为可说、可看、可游玩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力呢?这才是真正的难题。如何才能把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呢?

3、紧紧抓住市场双重旅游目的地开发构架

许昌在河南省的中间位置,距郑州 80公里 。而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省,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已经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应该说许昌具有非常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以许昌为中心的 100 公里 - 300 公里 的 1 - 3 小时的车程辐射圈,不仅覆盖了河南省全部区域辐射到山西的晋城,安徽的阜阳,山东的菏泽。在这个辐射圈里有三千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具有很高的消费能力,因此许昌做休闲旅游的市场基础非常好,而观光旅游依托郑州这个中心和郑汴洛这条游线,分流游客到许昌的这个可能性极大。经过市场调研,我们认为许昌作为休闲和观光目的地的市场基础是完全具备的,关键是许昌以什么东西分流客源?

许昌市 市全境总面积 4996 平方公里,现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和魏都区,赋存各类旅游资源 85 种(处) ;尽管已开发建成 5 个国家 2A - 4A 级景区, 4 个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但由于以往旅游开发无统一规划,各地就资源论资源,以各系统、单个景区分散进行,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主题相悖,无法以系统产品和旅游品牌形成许昌旅游核心吸引力。

就市场而言,许昌近邻郑州及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是许昌旅游开发最直接,最有消费能力,最容易开发的市场;这一市场是一个休闲为主的市场,包括商务休闲、居民假日休闲、会展休闲三大市场。而中原观光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郑汴洛的构架,开发需要更加充分的旅游吸引物建设和游线发展。从资源基础来看,花卉温泉资源、许昌城市环境资源,是许昌已经形成的较易开发和具有独特性的资源。

因此,我们认为,许昌应该按照 观光与休闲两重目的地 进行构架 ,形成更加明确的产品和市场目标。在 区分观光与休闲两个目的地层次,分别进行系统打造的 同时,通过 相互补充,形成许昌旅游的整体目的地。

4、 落地产品策划包装三大品牌,形成产品系列结构

许昌建设旅游目的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

经验教训证明:在这样广大的城市范围内,没有旅游品牌支持决不可能具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从而构筑起区别于中原城市群的旅游形象。通过对许昌旅游资源分析,我们认为,曹魏故都是许昌影响力巨大的垄断性的资源,在这个背景后隐藏着众多故事和人物线索;另外一个是鄢陵的花木基地,可以把生产型的基地转化为很好的观光休闲型产品;神古镇作为钧瓷古镇的影响力实际上有限的,考察后我们发现这种保持原生态的古镇本身价值巨大,其遗存的古老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一个“活着的古镇”,完全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也是打造许昌观光目的地的重要开发点。

基于此,我们确定了许昌旅游的主题: 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古镇,体验之旅。

在三大品牌中, 曹魏故都作为城市形象和目的地品牌,是许昌城市的核心品牌 ;尤其重要。许昌因曹操而成为曹魏故都,因曹魏故都而有了历史遗产。

以曹魏故都为主题、四季花城为核心景观,通过“宜居花城”建设,服务于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休闲消费需求, 打造 中原最大的生态休闲产业集聚区和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 树立“中原宜居花城”的生态旅游品牌形象。 “宜居花城”中国十大宜居城市,自然、人文、经济生态和谐统一的宜居宜旅城市。

以钧瓷文化为基础的“神古镇”是本策划中的许昌旅游目的地打造的三大核心旅游品牌。 我们将“神古镇”称为“活着的古镇”,具有“千年窑火不断,传承中华文明”的独特性。神古镇作为活着的古镇,其制窑工艺千年流传,以神古镇为核心旅游吸引物,以古镇风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陶瓷作坊生产、古玩市场、钧瓷旅游纪念品等内容,整合集观光休闲、体验参与、购物娱乐、艺术学习为一体的文化性旅游产品将形成许昌旅游的一大特色及卖点。

因此,“神古镇”完全有机会成为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成为全国一般游客和国际一般游客都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 从而超出钧瓷旅游的狭隘范围,成为中国古镇旅游的领军品牌。

运用城市经营手段铸造旅游名城

二、创新战略,运用城市经营手段铸造“旅游名城”

1、站在城市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高度,创新旅游开发战略

三大旅游品牌,不是旅游系统自身能够完成的。

它涉及到城市改造和风貌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提升、创意文化产业营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必须引入城市经营的理念由政府以大气魄、大手笔主导运作,全盘筹划。

基于对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的巨大市场潜力和需求的认识,我们形成了以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突破口的思路。但要,旅游名城建设,必须有强大的产业支持。城市建设、农业和农村建设、文化产业、服务业等需要聚合成泛旅游产业体系,从而为许昌构筑旅游目的地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持。为了打通旅游产业链,必须实施大产业转化战略:

( 1 )旅游休闲产业主导的城市经营运作战略 :以许昌新区、魏都风情区为中心的许昌 城市建设、以大清 河风光线、青泥河为主的水利工程和水系改造、旅游产业发展应当与城市美化、宜居宜旅化、旅游功能化紧密结合;

( 2 )旅游导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在许昌连接郑州的 103 平方公里带状区域通过工业新区、行政新区、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区、大型乡村休闲区和大旅游区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实现城乡一体、双城一体(郑、许)发展,从而链接入郑汴洛城市群-黄河旅游带。

( 3 )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旅游小城镇建设战略 :许昌丰富的花卉、林果、温泉、药材、河网景观、乡村和民俗文化等是高适度的中原城市群市场观光休闲资源。通过将生产型基地转化为旅游产业基地,在鄢陵花乡、禹州、襄城、许昌县、长葛市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一大批旅游新村。在此基础上构建若干旅游产业聚集的旅游小城镇。

( 4 ) 政府主导的文化经营带动旅游发展战略 :文化产业必须纳入政府文化工程,包括:神古镇和文物遗存的文化抢救工程;举办曹魏文化论坛; 组织旅游文化节庆( 曹魏文化艺术节、莲花节、中原花木博览会暨鄢陵生态旅游节、腊梅文化旅游节、钧瓷艺术文化节、花乡旅游嘉年华――许昌花乡农家乐赏花采摘生态休闲旅游节、许氏宗亲祭祀大典)等。

2、以经营城市的成熟模式,带动旅游发展

城市经营,是中国近十年来,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核心模式!

篇二:对区域旅游规划的基本认识

对区域旅游规划的基本认识

——区域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的学习

旅游规划是对未来旅游发展状况的构想和安排,它是预测和调节旅游系统内的变化,以促进有秩序的开发,从而扩大开发过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三者效益的最大化。区域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中一个独特的部分,主要是指区域范围较大的旅游发展规划,往往跨越多个行政区划的范围。

一、区域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区域旅游规划发展的背景:

1、大众旅游的出现,改变了旅游业的规模。

2、单个设施开发项目让位于综合旅游的开发。

3、旅游开发逐渐由最初的当地经济活动变化成区域化或国际化的经济活动。

4、旅游业的发展对目的地产生多重影响,而不断扩大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对旅游规划的逐渐重视。

(二)区域旅游规划的主导功能是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是地区旅游业动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内化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体系之中,从而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目的地资源、区位及文化等优势,提高旅游业的市场渗透力。

2、针对目标市场的需求,提供品质非凡、适销对路的产品,让广大旅游者获得更大满足。

3、营造“大旅游”的发展格局,主要包括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扶持,部门对旅游规划的协调实施、企业对旅游开发的积极参与以及居民对旅游者的友好态度。

4、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增强旅游供给的有效性和产业的竞争力。

5、追求旅游业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区域旅游规划模式——1231模式

1231模式即确立一个发展目标,进行两个基本分析,设计三个发展板块,构建

一个支持系统。

1.确立一个发展目标就、即预测规划期内旅游产业的经济地位以及旅游业对某些行业的重要性和联动效应。这一目标的确定决定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速度,是整个规划工作的核心。

2、两个基本分析即对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其表层内容是对客源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各类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里层内容是确立目的地的旅游形象,并向潜在的客源市场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对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进行综合功能配置,构架空间网络,布局重点开发地段。

3、设计三个发展板块:前位板块,指直接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的旅游吸引物,及狭义的旅游产品和开发项目;中间板块,指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的旅游行业、设施和服务;后位板块,指旅游区内外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4、构建一个支持系统。规划方案和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提供形影的政策保障和支持,包括政府管理与政策法规、人力资源、投资金融、社区支持、科技保障等。

(四)区域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专业规划向综合多学科的系统规划发展。

2、从静态规划向动态规划发展。

3、从封闭式的旅游规划向开放式规划发展。

4、中国的旅游规划正朝着全球化、市场化、产业化、生态化、战略化、多元化、创新化、系统化发展。

二、区域旅游规划的定位

1. 区域旅游规划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立项,具有旅游部门的特点,在旅游行政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旅游规划与其他部门的规划是平行关系。

2. 区域旅游规划能够在区域的层面上,协调旅游发展问题,提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政策,解决区域旅游发展的理念、目标、定位和发展梯次问题,统筹配置区域资源,发挥协同效应。

3. 区域旅游规划的思路是系统整合,统筹安排。规划成果主要解决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问题,对地方旅游规划起到指导作用。其成果的核心是理念、战略、政策和定位,不一定面面俱到,巨细无遗。

4. 区域旅游规划在外部层面上,需要进行大尺度范围上的空间竞争分析,以确定区域的比较优势和定位。内部层面上要合理确定旅游发展的核心和功能区位,形成整合优势。

三、我国区域旅游规划的发展

(一)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1、地理专业人员开辟新领域,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阶段。

2、城市规划人员在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领域大显身手。利用原有较好规划规范和硬件技术,以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为主要领域,编制了为数不少的以物质规划为主的旅游规划。

3、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制定全国或区域性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4、旅游规划大发展阶段。进入1990后,特别是中央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后,旅游规划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促进了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二)我国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

1、旅游规划理论研究落后于产品建设,规划理论体系尚不成熟。旅游是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建筑等方方面面的复杂系统,再加上当前旅游规划大多被风景园林和城市规划代替,因而未建立起全面的自己的理论体系。

2、旅游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地方性特色。旅游规划既要充分体现“大旅游”,考虑整个系统的运行,着眼于整体的优化,又要凸显地方性特色。

3、市场竞争态势调研公式化、空泛化。在规划的过程中,缺乏对客源市场深入的细分研究,无法使市场营销的策划导向准确、方案详实、措施到位,以致效果不好。

四、区域旅游规划的一些建议:

1.设立一定的督察机制,可以借鉴NGO采取的项目制的方式,设立短期的项目经理用于控制规划的落实、项目的进度和资金的使用。

2. 站在国家旅游行政管理的角度,在区域旅游规划中,要注重落实人本主义的理念,使得项目资金的使用能够尽量向基层社区倾斜,发挥旅游的富民效益。

3. 区域旅游规划的落实的重要体现是宣传促销的合作,建立区域内的网络或其他形式的联合营销机制是实现品牌控制的重要方式。

4、争取区域旅游发展规划项目能够列入国家的投资计划,使得规划的重点项目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保障规划计划的执行和地方的积极参与。

5、区域旅游规划要促进区域内的合作与认同,需要建立一定的内部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的机制。

结语

区域旅游规划是一门交叉性的应用学科,旅游规划所依据的理论涉及多门学科多个领域,而旅游业发展的联动效应,对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促使我们必须不断研究、分析、编制旅游规划,并积极推动区域旅游规划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吴必虎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5

张广瑞《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3

吴人韦《旅游规划的发展》 经济地理

李立华 《论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 山地学报

篇三: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项 目 名 称:委 托 单 位:编 制 单 位:项目总负责:项目负责人:参 加 人 员:阳山古村落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郴州市桂阳县旅游局

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

吴楚材 教授 雷晓东

王 峰吕振华刘破浪刘照祥

李春亮李 琳陆 兵

图纸目录.......................................................................................................... 3 导言.................................................................................................................. 3 1.建设环境条件分析....................................................................................... 4

1.1阳山古村落建设现状概述............................................................... 4 1.2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4 1.3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5 2. 规划总则..................................................................................................... 5

2.1规划范围............................................................................................ 5 2.2规划依据............................................................................................ 5 2.3发展目标定位和功能........................................................................ 6 2.4指导思想............................................................................................ 6 2.5规划目标............................................................................................ 6 3.游客规模与容量........................................................................................... 6 4.功能布局规划............................................................................................... 6

4.1核心.................................................................................................... 6 4.2一线.................................................................................................... 6 4.3七区.................................................................................................... 7 5.道路交通规划............................................................................................... 7 6.景观规划....................................................................................................... 7

6.1场地平整与景观营造....................................................................... 7 6.2水系整理........................................................................................... 8 6.3人工构筑物风格............................................................................... 8 7.环境保护培育规划....................................................................................... 8

7.1 森林生态及其景观保护区............................................................... 8

7.2 植被景观恢复区 ............................................................................... 8 7.3古树名木的保护 ................................................................................ 8 7.4环境卫生 ............................................................................................ 9 8旅游区服务设施规划 ................................................................................... 9

8.1一般规定 ............................................................................................ 9 8.2旅游管理 ............................................................................................ 9 8.3餐饮、住宿 ........................................................................................ 9 8.4医疗卫生 ............................................................................................ 9 8.5导游标志 ............................................................................................ 9 8.6安 全 ................................................................................................ 10 9工程管线规划 ............................................................................................. 10

9.1给水工程规划 .................................................................................. 10 9.2排水工程规划 .................................................................................. 10 9.3供电工程规划 ................................................................................. 10 9.4电信工程规划 ................................................................................. 10 10古村落保护与整治规划 ............................................................................11

10.1总 则 .............................................................................................11 10.2 保护等级与范围 ........................................................................... 13 10.3高度控制规划 ................................................................................ 15 10.4土地利用规划 ................................................................................ 15 10.5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 .................................................................... 15 10.6近期建设内容 ................................................................................ 16 10.7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 16 11 近期建设投资概算 .................................................................................. 17

图纸目录

00 规划鸟瞰 01 区位分析 02 现状平面图 03 特色要素分布04 规划总平面 05 功能结构分析06 道路交通分析07 景观视域分析08 游览路线规划09 旅游设施分布10 景观规划意向11 标识系统规划 12 竖向规划 13 给排水规划 14 电力规划 15 水口园林景观16 保护范围规划17 保护框架规划18 建筑风貌分析19 建筑质量评价20 建筑整饬规划21 典型建筑类型22 建筑整饬意向一 23 建筑整饬意向二

导言

阳山古村落旅游区开发规划设计的技术路线为:阳山古村落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旅游开发策划·阳山古村落旅游区总体规划 —→阳山古村落旅游区近期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单体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我公司本次承担的具体工作是在阳山古村落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近期建设做修建性详细规划。

规划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古村落保护;二是旅游区发展。一般情况是将古村落作为旅游资源,以发展旅游来保护、更新古村落。但郴州、桂阳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旅游发展背景,要求阳山古村落须采取恰当的发展策略。

从前期的规划研究及开发策划方案,得出一个基本发展轮廓:

㈠、先期政府投入,改善古村落旅游基础条件,开展观光旅游;市场面对本地游客和到郴州的外地游客。㈡、以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及自然人文资源,吸引后期开发投资,扩大旅游活动范围及类型。在继续发展针对外地游客的观光旅游外,发展面对本地区的休闲旅游。

因此,本次近期建设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即要为保护利用好古村落,作好建设规划引导,又要为近期观光旅游提供适宜设施;同时为后期开发作好铺垫。

1.建设环境条件分析 1.1阳山古村落建设现状概述 1.1.1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状况

阳山古村落(料材湾)旅游区位于郴州市桂阳县正和乡阳山村境内,距离郴州市区约30公里,距桂阳县城15公里,紧邻万华岩、四清湖、仰天湖景区。

古村落现有居民60余户,常住人口约16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收入来源还有十余亩橘子园。

1.1.2交通条件

阳山古村落距郴州市区30km,桂阳县城15km。郴桂高等级公路绕正和乡而过,另外经郴仰旅游公路可直抵仰天湖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交通车程在半小时左右,可自然接受来郴游客旅游消费辐射范围。 1.1.3气候条件

由于受季风环流影响,桂阳气候有明显的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的特点。桂阳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无严寒,夏季酷暑时间不长。

1.1.4地形、地貌

阳山古村落坐落在青山环抱、绿水萦绕、良田簇拥的风水宝地,坐北朝南,地势平缓,视野开阔。

1.1.5基础设施

供电 阳山古村落所在桂阳县正和乡,电网建设完善。目前10KV高压线进入旅游区,完全能够满足阳山古村落旅游开发用电的需要。

供水 阳山古村落后山植被良好,溪流多,水质清纯,甘甜可口。目前山溪旁建设有村民自来水供水高位水池,可直接饮用。其水质水量完全可以保障旅游区旅游开发的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

电信通讯 整个桂阳县均已形成光缆,数字微波为主的大通路。国内、国

际长途传输网,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信号覆盖旅游区。

1.2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1.2.1优越的生态环境

阳山古村落后山,森林覆盖率85%。林木繁茂,植被丰富,青山叠翠,绿水长流,虫鸣鸟叫,花草异香,空气新鲜,水质清洁。且周边山脊外有大片生态公益林,整体生态环境优良。

村前及东侧溪水川流不息,良田广袤。 1.2.2罕见的完整古民居群

阳山古村落因骑田岭(古称阳山)而得名。这里青山环绕、秀水萦回、颇类《桃花源记》所述之境界,自明朝迁始祖而定,子孙繁衍,聚族而居,已逾600余年,村落始建于弘治年间(1497年),成于康乾盛世,而盛于道光年间。占地万余平方米,现余古建筑60余栋,五千平方米。村落座北朝南,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小溪流贯全村,谓之“金带环抱”。房屋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屋檐飞翘,雕梁画栋,在 通风、采光、排水、防火处理上独具匠心。壁檐彩绘,木雕石刻,精致素雅,栩 栩 如 生,历数百年沧桑而不毁,实属罕见。村落在布局上讲究“天地人和”,结构上体现儒家“中和”思想,是民俗文化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阳山古驿道蜿蜒曲折,历史悠久,驿道上留下了道道历史的踪迹;何氏宗祠是料材湾村民心灵的归宿,见证了村民幕幕悲欢离合;何氏族谱记载了阳山村民代代历史变迁。

1.2.3巨大的持续发展空间:

整个阳山旅游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整个正和乡阳山村行政区划面积及黄石水库方圆100m范围内均属景区范围,以料材湾为中心,整个景区内分布着古民

居建筑群、何氏宗祠、原始次森林、古驿道、古墓、落天十八坑、生态农业园、水体等资源,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与其邻近的万华岩、四清湖、仰天湖景区形成了郴州市西线旅游金三角。

这些资源条件为景观营造和发展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奠定了条件。 1.3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1.3.1地方经济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东与江西、南与广东两省接壤,素有“湘南门户”之称,具有地理、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省内西连永州,北达衡阳、株洲,与长沙相望,是湖南省第一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郴州在对外交通上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它位于京广线、107国道以及京珠高速公路这些连接着湘粤的中心城市长沙和广州的重要纽带的重要节点上。目前郴州已成为湖南承接珠三角经济辐射的最前沿,是继长株潭之后的又一增长极。郴州的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郴州原始的自然景观风貌保持良好。

桂阳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北部,南岭北麓,湘江支流春陵江的中上游,是郴州市面积最大的县。桂阳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桂阳自古为湖南交通枢纽,是嘉禾、新田、临武通往郴州的必经之地。外地人主要通过公路进入桂阳。

1.3.2旅游发展

郴州市,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域,目前旅游发展迅猛。郴州市水域资源(产品)主要有:资兴市东江湖、永兴县便江风光带、北湖区仰天湖、北湖区四清湖水库、桂阳县舂陵江旅游区等;山岳资源有:苏仙区苏仙岭、苏仙区飞天山、宜章县莽山、宜章县丹霞景观、苏仙区五盖山、桂东八面山、资兴天鹅山、

桂阳县鹿峰等;城市旅游区有:郴州北湖区北湖旅游区、苏仙区苏仙岭风景区、宜章县中夏旅游区等;溶洞有:北湖区、桂阳落坦坪溶洞群等;度假村主要有:资兴东江湖度假村、北湖区四清湖度假村、东江湖黄草度假村、苏仙区青年湖度假村、资兴龙潭度假村以及郴州郊区新建的休闲设施等。

1.3.3阳山的机会

阳山古村落在旅游资源上可以弥补郴州人文旅游资源的相对不足,积极参与郴州西线旅游发展。其旅游目标市场直接针对来郴外地观光游客,以及伴随地方经济发展而成长的地方休闲需求。

2. 规划总则 2.1规划范围

根据近期建设的内容,本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包括西起现有河道,东到郴仰公路接入道路、北起古驿道,南至侯氏祠堂。相当于古村落保护的环境协调区,面积约为15公顷。

2.2规划依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1.4 《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

1.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4)14号令 1.6 《旅游规划通则》 1.7 《郴州市旅游总体规划》

区域旅游规划案例》出自:创业找项目
链接地址:http://m.gjknj.com/duwu/5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

创业找项目

© 创业找项目 m.gjknj.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