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范文网 导航

刻舟求剑成语故事【优秀4篇】

来源网站:卡耐基范文网 2022-09-07 20:00:50
卡耐基范文网

篇一:成语辨析 篇一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篇二:刻舟求剑成语典故 篇二

战国时,楚国有人家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警惕,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失落江中。他连忙去抓,曾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触十分痛惜,但那楚人彷佛胸中有数,顿时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暗号,并向各人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中央,以是我要刻上一个暗号。”

各人都不睬解他为什么如许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刻在船上刻暗号的中央下水,去捞取失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以为很稀罕,喃喃自语说:“我的宝剑不便是在这里失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暗号呢,怎样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繁大笑起来,说:“船不停外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样找失掉你的剑呢?”

《吕氏年龄》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过后批评述这个,“守株待兔”的人是“太愚笨可笑了”!

实在,剑失落在江中后,船连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挪动。像他如许去找剑,真是太愚笨可笑了。

【故事启示】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摘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作者简介】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不韦(292—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薨,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译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篇三:成语接龙 篇三

剑气箫心→心中有数→数典忘祖→祖宗法度→度德量力→力学不倦→倦鸟知还→还醇返朴→朴实无华→华冠丽服→服低做小→小家碧玉→玉石俱焚→焚香膜拜→拜手稽首→首尾相援→援笔成章→章句小儒→儒雅风流→流年不利→利害得失→失张失致→致远任重→重于泰山→山高水长→长歌当哭→哭丧着脸→脸红耳热→热可炙手→手胼足胝→胝肩茧足→足高气强→强自取折→折节待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伛影曲→曲意奉迎→迎刃而解→解甲休兵→兵多者败→败将残兵→兵多将广→广庭大众→众好众恶→恶衣蔬食→食少事繁→繁丝急管→管窥筐举→举首加额→额手称颂→颂德歌功→功盖天下→下落不明→明公正道→道学先生→生寄死归→归之若水→水尽鹅飞→飞鸿踏雪→雪北香南→南箕北斗→斗南一人→人心不古→古往今来→来日大难→难如登天→天不作美→美女簪花→花貌蓬心→心花怒发→发擿奸伏→伏地圣人→人材出众→众难群疑→疑行无成→成羣集党→党邪陷正

篇四:近反义词 篇四

近义词:按图索骥、守株待兔、一成不变、萧规曹随、缘木求鱼、食古不化、依样葫芦、胶柱鼓瑟

反义词瞬息万变、见机行事、相机行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刻舟求剑成语故事【优秀4篇】》出自:卡耐基范文网
链接地址:http://m.gjknj.com/special/211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免费论文网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

© 卡耐基范文网 m.gjknj.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