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范文网 导航

红岩读后感【9篇】

来源网站:卡耐基范文网 2022-09-29 18:51:01
卡耐基范文网

篇一:读《红岩》有感 篇一

《红岩》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集中营的狱中斗争。这本书中的人物故事非常感人,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红岩》里有许多正面人物,代表了宁死不屈、机智勇敢的共产党人。华子良隐藏在白公馆长达十五年之久,大家都称呼他“老疯子”;“双枪老太婆”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无论在什么样的形势下她都能镇定应对,令敌人闻风丧胆、惶恐不安。文中这样的传奇人物非常多,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成岗、许云峰、江姐。

成岗、许云峰机智勇敢,令我敬佩。成岗面对酷刑,写下了著名的《我的自白书》。“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首诗反映了共产党人蔑视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常常背诵它。许云峰是一个长期地下斗争的领导人,具有钢铁、雷电式的性格,在多次重要斗争中,表现出了顾全大局、独当一面、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在茶园为保护同志机智冷静面对叛徒,在地牢里为同志们挖出一条生命通道,使同志们成功越狱。他太了不起了!

江姐,是一名女地下党领导人,她稳重、精细、坚强。在去华釜山的路上,她看到丈夫的头颅挂在城门上示众,顿时泪如雨下,忍不住要哭出声来,但是她想到当时的处境必须要顾全大局,还是抑制住了悲痛的心情。她太坚强了!在一次审讯中,敌人把竹签子钉到她的手指头里,十指连心呀,可是她没叫一声,还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用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的。”她太勇敢了!

《红岩》除了塑造了一些正面人物,还描写了一些反面人物。甫志高是个大叛徒,他知道共产党的许多情报,却把情报都报告给了国民党,为了活命出卖了人民出卖了党。徐鹏飞是国民党的特务头子,审问“犯人”的方法极其残暴,害死了刘思扬、余新江等人,罪大恶极。“猩猩”、“狗熊”、“猫头鹰”是国民党渣滓洞的狱吏,老爱骗人,经常把坏事说成好事,非常的奸诈无耻,令人憎恶。

《红岩》里的人物故事非常的精彩,我从中感受到了国民党的统治是多么的黑暗、残暴,共产党在逆境中的斗争是多么的勇敢和坚强。新中国正是无数的革命英雄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这些革命先烈,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篇二:《红岩》读后感 篇二

今天我把《红岩》这本小说读完了。这是一部反映革命历史的极具教育意义的红书。

江姐和许云峰等等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回想他们在狱中坚贞不屈地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斗争的每一个故事,无不使我震撼心弦,心情许久都不能平复下来。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觉得在小说所写的多位英雄中,江姐是最为突出的一个。描写她在狱中与反动派斗智斗勇的故事最为精彩,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她在狱中面对残暴的敌人仍然坚持真理,不屈不挠,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压倒敌人。她不怕困难,关心战友,想方设法保护同志。终于,她在解放前夕在狱中惨遭敌人杀害。她忠于党,忠于人民,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当我读完《红岩》小说之后,我深感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我生长在红旗下,喝甜水长大。在现实中,我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是对照先烈们的革命情操和优秀品质,我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我在组织纪律方面,未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不敢迎难而上。在生活中自理能力较差,依赖别人照顾较多。在作风上不够硬朗,平时对一些不良的风气不敢抵制。所以今后我要以江姐为榜样,关心国家大事,加强政治学习,刻苦磨练自己的意志,努力认真读书,希望在前进的道路上争取更大的成绩。

自从读了《红岩》一书之后,使我为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我对他们更加肃然起敬,我把他们的豪言壮语永远铭刻心中。

篇三:《红岩》读后感 篇三

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那里却奏响“国际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军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遭到了国民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下的步云桥、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梅园。.。.。.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

《红岩》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性别、不一样经历、不一样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此刻我们面前。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所有这一切,让人多么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红岩》里面都是一些真实的人和事情,而这些人和事情同一个年代、一个时代紧紧地结合在一齐。“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失败膏肓土,成功祭苍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而在这些思想当中,所实践的都是具体的人,而这些人都不是当时一些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从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实践选取道路当中,他们投身于社会革命,为整个国家民族和大多数的利益进行实践,这崇高的选取促使我们去思考,人就应怎样去活着?人就应怎样去奋斗?人就应怎样去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就应所尽的职责和承担的义务?关于爱的名言

《红岩》里的人物原型--歌乐山的烈士们是一个奇特的英雄群体和文化群体,他们几乎人人会写诗。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间地狱里,他们拿起笔做刀枪,刺向黑暗的社会和凶残的敌人。“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那我们该怎样让我们的国旗更加鲜艳?在我们享用现代礼貌的时候,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吗?能够忘记以前发生过的战争吗?能够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吗?能够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好处吗?不,不能,我们也没有资格忘记。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这天的和平和幸福,此刻他们都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向一向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国旗在我们的国土上更加骄傲地飘扬!

篇四:红岩读后感 篇四

《红岩》一书讲了战争年代,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其中记录了成岗面对敌人临危不惧;许云峰在战争勇斗敌人;江姐在受到酷刑时坚贞不屈;渣滓洞中的难友团结一心,令敌人闻风丧胆;白公馆的勇士们奋勇突围,迎来黎明……

在这本书中,令我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江姐在被叛徒出卖后,受尽敌人的折磨。国民党特务妄想从这位地下党员的身上找到地下党的缺口,甚至用尽了各种惨不忍睹的酷刑:——用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用竹签硬生生地插进了江姐的的指甲里。

面对国民党特务的严刑逼供,江姐始终坚贞不渝,只是说了句: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情报是没有的。对这些由这赤胆忠心的战士们,国民党反动派给了他们在肉体上的无尽痛苦的折磨,但丝毫动摇不了这些战士们对革命的忠贞。想起他们的宁死不屈,我由衷的佩服,也感到十分惭愧,想到自己做什么都是半途而废,总是不能坚持到底,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浅显易懂,却发人深省的道理,革命前辈为我们创造的这个平安祥和的社会,依然需要我们去努力建设,我们未来的路上依然是铺满荆棘的,但无论有多么困难,都要凭借自己的坚强意志去克服,去战胜!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要知道,这么生机勃勃的黎明,我们现在这么繁荣富强的景象,都是靠战士们用自己的赤胆忠心,用自己鲜红的的血液换来的。让我们牢牢地记住,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保家卫国,宁死不屈,用自己微薄但却强大的力量,守护着我们这片土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看完这本书后,我思绪万千,想到那穷凶极恶的侵略者,都被我们打败,想到那面目狰狞的反动分子,都向我们屈服,我就觉得很自豪,因为全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身为一名小学生,我觉得我们也肩负重任,现在的任务不是像战士们一样上战场,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而是努力地学习,勇往直前,在面对学习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时,绝不轻易地放弃,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篇五:红岩读后感 篇五

要是有人问:“你心中的偶像是谁?”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答案:也许,是周杰伦那样的歌星;也许,是姚明那样的球星;也许,是何炅那样的主持人……以前的我和大家一样,同样把这些家喻户晓的明星作为自己心中的偶像。今天,我则会响亮地告诉你:我心中的偶像,是《红岩》中的革命英雄!

今年暑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这本书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我一捧到这本书,就被那惊心动魄的故事吸引住了。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多么感人肺腑的故事啊:狱中绝食斗争,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江雪琴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武装越狱斗争……

读完整本书,书中那一个个形象鲜明的革命英雄,成为了我心中真正的偶像。

书中的江姐,是我的一个英雄偶像。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我一边读一边想:生活中,我们哪怕手指不小心扎了一根刺,都会疼得难以承受。可江姐呢?面对十指连心的钻心的疼痛,她居然顽强地挺了过去。这,需要多么惊人的毅力!

书中的许云峰,也是我心中的英雄。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秘密杀害的那段描写。书中这样写到:“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我一边读一边想,尽管面对的是步步逼近的鬼门关,可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这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

这本书中,英雄还有很多: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我特意查阅了资料,小说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部具有震撼力的小说。

《红岩》中的革命者们——永远是我心中的英雄!

篇六:读《红岩》有感 篇六

伴着如血的残阳,牵着暗夜的暮光,我再次掀开了那炙热而熟悉的书页,革命烈士的鲜活形象又在脑海中荡漾,一腔热血涌上心间。《红岩》这部堪称传奇的革命小说又冲激着我的心房,沸腾了我的激情。

《红岩》一书讲述的是: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战争,由于叛徒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情报,于是他利用叛徒甫志高逮捕了大量共产党员。解放军攻入四川后,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

来看看我们的革命先烈们遭遇的非人折磨吧:“一床破旧的毯子盖在担架上,毯子底下,躺着一个毫无知觉的躯体……担架从牢门口缓缓抬过,看不见被破毯蒙着的面孔,只看到毯子外面的一双鲜血淋漓的赤脚。一副粗大沉重的铁镣,拖在地上,长长的链环在楼板上拖得当啷当啷地响……被铁镣箍破的脚胫,血肉模糊,带脓的血水,一滴一滴地沿着铁链往下涌流……担架猛烈地摇摆着,向前移动,钉死在浮肿的脚胫上的铁镣,像钢锯似的锯着那皮绽肉开的,沾满脓血的踝骨……担架抬进空无一人的楼七室隔壁的牢房。走廊外边的楼板上,遗留着点点滴滴暗红的血水。”我的心都揪紧了,为特务们的残暴,为革命战士许云峰的坚强不屈,更为许云峰的的生命而担心。

再看看我们的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不屈吧:“在狱中,江姐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时,我的拳头都攥紧了,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油然而生。

合上书本,书中感人的情节依然历历在目。望着窗台可爱的毛绒娃娃、舒适的大床,我陷入了沉思。我们现在的生活,幸福无比,但却更容易使人淡忘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淡忘了那些英勇的烈士们,只顾自己享乐。俗话说得好:“喝水不忘挖井人。”试问一下,如果没有烈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我们会有今天这么美好的生活吗?可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呢?有的吸烟酗酒、打架斗殴,有的好吃懒做、不学无术,有的自私冷漠、贪生怕死。前不久有报道说,在中日钓鱼岛争端陷入僵局的时刻,在公务员招聘中,中国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和南海分局 7个岗位无人报考,使得一些日本媒体能幸灾乐祸地说,用大规模示威叫喊爱国的中国人竟然对海监如此不感兴趣,有日本网民干脆宣称“中国人的爱国心都是假的”。当今中国的七亿少年中有多少个是为了报效祖国而认真读书的呢?让我们来读一读《红岩》吧,让我们走近这些可敬的革命先辈,让我们不要忘记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先辈的心怀天下,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高贵品质吧。

革命家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奋起吧!中国的少年,国家未来的栋梁材。“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为了祖国灿烂的明天,让我们秉承《红岩》中革命先辈的遗志好好读书,让我们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

篇七:红岩读后感悟 篇七

红岩如歌,历史难忘

英烈们曾经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是幸福生活的享受者。他们唤醒了这只中华雄狮。今天我们将鼓舞这只雄狮咆哮于世界!

静读手中《红岩》,相合,心的之热血,久久难以平息。江姐心意之坚定,岂是我们可比的。她的眼里,严刑拷打、厉审逼供,甚至连死亡,在国家、民族之重要转折,都是轻如鸿毛、不值一提的。

江竹筠烈士作为一位共产党员,非常的优秀,坚守了所有一位共产党员所应有的所有优良品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红岩》中所有的共产党员,都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面对国民党军统特务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刚毅不屈,面对这些酷刑,她的那明亮且充满希望的双眸,始终淡定、从容满分作文网。辣椒水、吊索、电刑、带刺的钢鞭、老虎凳、撬杠……但江姐仍不松口,强忍着,坚定地告诉敌人:

“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字字铿锵、有力、坚韧。如此的话语出自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不禁让人感叹其对于革命道路的执着与忠心。

重庆解放前夕,歌乐山刑场,江姐离开了,但她那为国捐躯的信仰却从未离开!正是因为这民族信仰,中国站了起来,站在了世界的顶峰。这中华雄狮在世界顶端咆哮着,怒吼着,宣告着。

这样虔诚地信仰着革命,这样无畏地献出生命,英雄先烈们是不灭的领路人,正是千万个共产党人人用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事业,从而制造了华夏革命事业的成功!

篇八:红岩读后感1400字 篇八

进天第一次通读了《红岩》这本书,对于人们口中的这本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面对,而没想到的是参与了这次比赛以后能够有机会捧着这本红色皮子的书页页地翻阅,细细地品读。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红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

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时,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担负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与路上激起的水花和你讲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红岩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这句话说出来是多么容易,但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真正地从心里感激,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否会慢慢淡忘这曾经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牺牲,不让孩子接触血腥,红岩里的精神是否会失传?或只是成为小学课本上一篇机械的诵读课文?我生怕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因为身处学校,只感觉学校里的气氛并不是一个澎湃激情与梦想的地方,相反很多人无聊,空虚,苦闷,浮躁,整日除了学习玩乐无事可做,相比于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地获得知识的劲头,随时为理想,为革命献身的热情,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人汗颜。也许我的观点是片面的,但追求时尚和刺激却是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脑海里浮现的却是江姐坚毅瘦弱的蓝色旗袍上鲜红的毛衣,就像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随风飘扬,我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在读了十几年学还无法参透的。也许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学生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学生,要身怀远大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斗!也许信仰不再像那个年代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标却一直牵引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新闻报道中一位青年与歹徒勇斗的事迹令我敬佩,更重要的一点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股韧劲和信念。从他负伤躺在床上仍坚毅的笑容里似乎看到了江姐就义前瘦弱却笔直的身影。这就是新时代传承的红岩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学生扪心自问,认真思考:怎样去树立真正的信仰并为之奋斗?!红岩,这面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将永远在我心中飘扬,引我前方!

篇九:红岩读后感 篇九

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这里却奏响“国际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军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遭到了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下的步云桥、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梅园……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

《红岩》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所有这一切,让人多么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红岩》里面都是一些真实的人和事情,而这些人和事情同一个年代、一个时代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失败膏肓土,成功祭苍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而在这些思想当中,所实践的都是具体的人,而这些人都不是当时一些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从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实践选择道路当中,他们投身于社会革命,为整个国家民族和大多数的利益进行实践,这崇高的选择促使我们去思考,人应该怎么去活着?人应该怎么去奋斗?人应该怎么去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应该所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

红岩读后感【9篇】》出自:卡耐基范文网
链接地址:http://m.gjknj.com/special/252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免费论文网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

© 卡耐基范文网 m.gjknj.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