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范文网 导航

学习苟坝会议精神的体会【③篇】

来源网站:卡耐基范文网 2023-11-10 21:23:30
卡耐基范文网

学习苟坝会议精神的体会【③篇】怎么写才能更加赏心悦目呢?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学习苟坝会议精神的体会【③篇】》相关的美文,邀大家参考和借鉴,一起观赏,同时,你可在本网搜索更多与《学习苟坝会议精神的体会【③篇】》相关的范例。

苟坝会议是1935年3月在苟坝的一场会议。苟坝会议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苟坝会议精神的体会【③篇】,欢迎品鉴!

学习苟坝会议精神的体会1

  我对苟坝这个地方,我是怀有深厚感情和敬意的。在2015年9月,在学校组织我来此走党史,通过亲历亲见,对红军长征的艰难曲折、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和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九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突围转移到遵义创建川黔边新苏维埃区域根据地。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以政治局常委的身份帮助周恩来指挥军事。1935年3月10日,毛泽东、朱德正集中精力按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指挥中央红军趁着遵义战役的胜利同驻仁怀坛场的国民党追剿军周混元纵队作战。3月10日1时,林彪、聂荣臻一个万急电报建议中央红军攻打打鼓新场(现在的金沙县)。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在遵义县苟坝村新房子召集驻苟坝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以上的首长开会,专题讨论进步进攻打鼓新场的问题。会议从早上开到夜间,参会的所有领导人除了毛泽东都赞成攻打打鼓新场,只有毛泽东坚决反对攻打打鼓新场。毛泽东来了脾气,甩手离开会议。毛泽东离开会议后,张闻天搞了个举手表决,结果把毛泽东的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职务表决掉了。深夜,毛泽东独自一人打着马灯,去找到周恩来,说服周恩来后,又同周恩来一起去说服了朱德。3月11日早,周恩来提议继续召开20多人的中央会议,讨论最终决定撤销进攻打鼓新场计划。会后,毛泽东向周恩来提出成立中央新三人团,代表政治局全权指挥军事。3月12日,张闻天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成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三人团,即: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苟坝会议成功的使红军再一次避免全军覆没的危险,同时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学习苟坝会议精神的体会2

     6月,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分两批前往贵州遵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我有幸参加第一批,三天的时间我们先后来到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娄山关、苟坝会议会址和息烽集中营等地开展主题教育。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讲解学习相结合,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切身感受到战争时期革命英雄的临危不惧气概,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对我们党的这段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理想信念,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舍生取义的壮烈情怀所感染,带给我们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

     回顾这几天学习历程,其中苟坝会议尤其让我记忆深刻,感动不已。

     苟坝会议与遵义会议一样,是在战争的大环境中召开的。1935年3月10日收到林彪、聂荣臻关于进攻打鼓新场的电报后,张闻天当即召集有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王稼祥、刘伯承、张云逸、李富春、叶剑英等20多人讨论。会议开了整整一天,争论很激烈。在遵义战役大捷的鼓舞下,大家希望多打胜仗来创造云贵川三省地区根据地,求得生存,再图发展。所以,都赞同进攻打鼓新场。只有毛泽东一个人不同意进攻打鼓新场。会议争论不休,毛泽东以不当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进行抗争,但还是说服不了大家。主持会议的张闻天只好搞民主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结果,进攻打鼓新场的意见通过了,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委的职务也被表决掉了。会议结束后已是深夜,毛泽东出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提着马灯走了几里地又去找到周恩来,力陈己见。第二天,周恩来提议继续召开20多人参加的会议。一番争论后,一致同意放弃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本来苟坝会议到此可以结束了,但囿于张闻天接替博古后,每遇战事都要召集20多人开会讨论,往往争论不休,不仅无济于事,又贻误战机,毛泽东据此提议成立由几个人参加的小组,全权指挥军事,这一提议立即获得周恩来、张闻天的赞同。3月12日,张闻天在苟坝“新房子”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提议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新“三人团”),全权指挥红军军事行动。该提议在会上获得一致通过。至此更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启了毛泽东指挥全军的开端。在毛泽东用兵如神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与国民党追剿军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将尾追之敌全部甩在金沙江以南,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避免了中央红军被消灭的危险。苟坝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苟坝会议,让我们学习了共产党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精神。

     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我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担当大小,体现一个党员同志的胸怀、勇气和格调。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全体党员脚踏实地,认真履职,起好先锋模范作用,共同砥砺前行。

  二苟坝会议,让我们学习了毛泽东同志不怕孤立,坚持真理的精神。

     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上,特别是在迷雾重重的重大节点上。这就需要掌握真理的“少数”具备坚定的信念,具备追求真理的执着,苟坝会议中毛泽东同志反对进攻打鼓新场的意见从被否决到最后被采纳,充分论证了这个道理。正是毛泽东同志的雄才伟略和顽强品质加上这种不怕孤立坚持真理的精神,让他一步步走向国家最高领袖,并力排众议,实施他的正确主张,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胜利,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有时候干事业做事情不要怕得罪人,要坚持真理,敢于突破,“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这就是共产党人的胸怀,共产党人的气度,共产党人的团结。 

  三苟坝会议,让我们学习了共产党人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精神。

     遵义会议前相当长的时期,毛泽东同志屡次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始终遵守党的纪律,注意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在苟坝会议第一天的会上,他遭到了其他与会人员的一致反对。但他没有负气而走,正如他在回忆时说的“如果你们不听,我服从,没有办法。散会之后,我同恩来讲,我说,不行,危险,他就动摇了。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又开会,听了我的了”。从“我服从”到“散会之后,我同恩来讲”再到“第二天又开会”,折射的正是毛泽东同志坚决服从组织、严守党的纪律的坚强党性。在面临抉择时,我们也应该像毛泽东同志一样,在少数服从多数,维护组织权威的同时通过合理方式表达意见看法,无论组织最终如何决定都应坚决服从。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牢记党员身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向革命先烈学习致敬,脚踏实地认真开展工作,努力完成年度各项考核指标,为我院生产经营全面扭亏为盈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苟坝会议精神的体会3

  冒着七月炎热酷暑,赴革命圣地遵义,参加市直离退休干部支部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培训班,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进一步了解了党史,升华了认识,受到了教育。

  在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红军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其中遵义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中尤为关键,而遵义会议之前的通道、黎平、猴场的三次会议是必要的准备会议,遵义会议之后的鸡鸣三省、扎西、鸭溪、苟坝等四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必不可少的继续和完善会议,特别是苟坝会议的意义重大、历史贡献突出。会议确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新三人团”,进一步确定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红军长征真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了生死攸关大转移。为毛主席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绝路逢生、决胜千里的战略战术开创了新局面,为夺取长征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了苟坝会议精神后,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真理,敢于担当是我党优良传统

  1935年3月10日,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的一封“万急”电报传到了中央,建议中央红军追剿“打鼓新场”的国民党军王家烈纵队。同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在苟坝召开会议,专题讨论是否攻打“打鼓新场”的问题。会议从早上开到夜间,争论的非常激烈。多数认为“打鼓新场”是黔北首镇,又是通往毕节的要塞,有利于中央红军拓展川滇黔边区根据地基础。黔军是双枪部队(机枪,烟枪),战斗力差,比国民党中央军好打,同时“打鼓新场”是粮仓,可以解决红军的粮食供给问题。

  此时毛泽东站起来胸有成竹地阐述坚决反对进攻“打鼓新场”的意见,理由是“打鼓新场”周围敌军力量较强,我军力量处于弱势,如果敌军增援,四面夹击,红军为囊中之物,很难突围,可能遭到灭顶之灾。毛主席依理力争,不人云亦云,在是否攻打“打鼓新场”的问题上,果断地投了一张反对票。这一张反对票是毛主席坚持真理,敢于负责的一票,是纵观全局、不为人左右的一票,是坚持己见,担当风险的一票。这不寻常的一票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摆脱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争取了战略主动。中央红军两渡赤水后,虽然取得了遵义战役的重大胜利,但仍未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坚持在运动战中寻机消灭敌人,是应采取的战略措施,这样才能有效的保存红军实力,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为实现“调出滇军、突破重围”的战略构想打下基础。实践证明毛泽东的一票是正确的一票,这一票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毛主席坚持真理的壮志、敢于担当的气魄为苟坝会议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坚持真理、敢于担当已经成为我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世代永流传是我们制胜的法宝。

  二、修正错误,不断前行是我党的一贯作风

  遵义会议结束了博古、李德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统治,但在领导层中,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仍然存在正确与错误、全面与片面、客观与主观方面的差异,仍然存在冷静思考与行为冲动的表现,如在攻打“打鼓新场”问题上,分析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上不充分,判断难易程度上不准确,战略战术实施上不详实,这就导致了“对”与“错”的两大对决,当毛泽东坚持己见时,会议又罢免了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委的职务。错误的分析、错误的决策、错误的处理,将会给党、革命、军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我党将领心胸坦荡,以革命利益为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扭转了认识,明辩了是非,修正了错误,果断放弃攻打“打鼓新场”的决定,使部队免受灭顶之灾的危险,这无疑是我党走向成熟的开始。毛泽东敢于坚持真理,不怕孤立,坦诚己见,有胆有谋的雄才大略,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信任。因此知人善任、因势利导推举毛泽东为新“三人团”成员,赋予他指挥长征的更大军事权力。由“否决”到“采纳”,由“罢免”到“重任”,大落大起,三天的会议,曲曲折折,跌宕起伏,最后统一思想,团结一致,振奋精神、明确方向,会议有了完美的结局,坚持真理需要勇气,修正错误更要有胸怀,二者相辅相成,我党就是在不断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中成长成熟起来的,苟坝会议在这方面体现的非常充分。

  三、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一项根本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具体内容上,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如何看待少数服从多数?如何理解真理有时会在少数人手里?苟坝会议给我们以示范性的诠释。

  苟坝会议第一天,多数人认为攻打“打鼓新场”有充分的理由时,毛泽东依理力争陈述己见,当了一次暂时的少数,但他并不是永远的少数。深夜,毛泽东辗转反侧,独自一人提着马灯,沿着坑坑洼洼的田埂小路步行几公里到周恩来的住处,要周恩来晚一点下发进攻“打鼓新场”的作战命令,说服周恩来后,又同周恩来一起去说服朱德。在第二天的会议上,被毛泽东说服的周恩来、朱德又以敌军力量分布、地形地貌特征、敌我力量对比等态势说服大家,这时中央二局截获的电报,说明国民党中央军、川军、滇军正向遵义、打鼓新场集结,大有大兵压境之势。这份电报进一步证实毛泽东的意见是正确的。此时少数变为多数,一票变为多票,放弃打“打鼓新场”的决议势在必行。毛泽东在苟坝会议上践行了少数服从多数,真理在少数人手里会变成被多数人认可的全过程,这才是真正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典范。

  在苟坝会议上有两次简单、轻率、冲动的少数服从多数,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集中制,一次是在没有分析透敌我双方实力差距,没有获得最新军事情报的情况下,作出攻打“打鼓新场”的决议;另一次是毛泽东在坚持自己意见不被认可的气头上,说“你们非要打,我这个前敌司令部政委不当了”,会议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把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委表决掉了,这两次在我党的历史上是有深刻教训的。什么时候认真执行了民主集中制,革命就少走弯路,否则就会遭遇失败之灾,甚至逼上不可挽回的绝路。

  从苟坝会议看毛泽东坚持真理不怕孤立的精神,不忘初心,使命担当的精神,执着工作,争取多数的团结精神和早已形成的“把滇军调出来,实现跳出重围”,“保存实力,蓄势待发,伺机而动”,摆脱敌军围追堵截的运动战战略战术逐渐赢得了将心、军心、民心,推举毛泽东进入“三人团”,赋予他最高军事领导权,当之无愧。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集中制。

  总之,遵义之行收获很大,红军长征的胜利震乾坤、炳史册,无数先烈鲜血和生命铸成我们的新中国,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前辈们开创事业推向前进,使民族更强大,国家更繁荣。

学习苟坝会议精神的体会【③篇】相关关键词:会议精神 体会 学习,如何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轻松写作。

学习苟坝会议精神的体会【③篇】》出自:卡耐基范文网
链接地址:http://m.gjknj.com/special/815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免费论文网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

© 卡耐基范文网 m.gjknj.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