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找项目 导航

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

来源网站:创业找项目 2018-06-16
创业找项目

篇一:眉山2016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 81分

眉山2016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

? 1.我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瓶子的水少,乌鸦就用旁边随处可见的石子放在瓶子里,最后使自己喝到了水。这说明人们在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成功的时候,最重要的要善于( )(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o

o

o

? A.依靠外界力量 B.提高工作效率 C.做好思想准备 D.运用方法和工具 2.个体丧失工作的积极性,感受到深深的挫败感、孤独感,表明个体出现了( )耗竭的信号。(单选题2分)得分:0分

o

o

o

o

?

o

o

o

o

? A.情绪 B.身体 C.行为 D.心理 3.下面不属于夫妻间良好的沟通方式是()(单选题2分)A.精确表述 B.积极倾听 C.反向抱怨 D.尊重对方 4.刻意与( )保持一定距离,对工作不热心、不投入是工作怠慢的一种表现。(单选题2分)得分:2分 得分:2分

o

o

o

o

? A.环境 B.朋友 C.家人 D.工作及与工作相关的人 5.()指设身处地对他人情绪情感、需要诉求等内在心理体验进行感受的能力。(单选题2

分)得分:2分

o

o

o

o

? A.真诚 B.共情能力 C.人际能力 D.情商 6.青少年时常对某种情绪予以文饰,以相对缓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体现了青少年情绪的特

点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o

o

o

?

o

o

o

o

? A.可变性 B.内向性 C.温和、细腻 D.闭锁性 7.第一逆反期的表现的年龄一般在()(单选题2分)A.3~4岁 B.6~7岁 C.11~12岁 D.13~14岁 8.下面不属于青少年逆反的影响因素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得分:2分

o

o

o

o

?

o

o

o

o

? A.孩子的特质 B.父母的自我状况 C.父母的榜样作用 D.父母的教养方式 9.对自身持有负面评价,认为( )是成就感低落的表现。(单选题2分)A.领导不认可自己 B.同事都比自己优秀 C.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 D.家庭负担过重 10.小李是某公司职员,公司派他去进修更多的课程,但是小李回来以后发现他在实际工作

中遇到困难还是不知道怎么解决,这说明,小李只会学习,不会( )(单选题2分)分:2分 得得分:2分

o

o

o

o

?

o

o

o

o A.计划 B.控制 C.协调 D.发展 11.职业角色与定位不清会导致( )(单选题2分)A.学会换位思考 B.工作压力减弱 C.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D.各方面的工作都懂一些 得分:2分

? 12.惠普作为全球著名的大公司,其观念管理的核心在于( )(单选题2分)

分 得分:2

o

o

o

o

? A.用统一的价值观进行管理 B.严格的用人、选人以及考察人的机制 C.领导者身体力行的示范 D.运用职业化意识进行管理 13.婚姻状况与职业倦怠相关,( )更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单选题2分)

分 得分:2

o

o

o

o

?

o

o

o

o

? A.未婚者 B.已婚者 C.离异者 D.丧偶者 14.不属于压力应对策略的是( )(单选题2分)A.生活作息规律 B.回避问题 C.时间管理 D.放松训练 15.工程技术人员,从工程师晋升到高级工程师,其职业发展路径属于( )(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得分:2分

o

o

o A.行政管理等级路径 B.业技术等级路径 C.向组织核心集团靠拢

o

? D.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转移 16.一个人总喜欢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推卸责任,做事怕困难,胆量小,心理承受能力差,

受不了一点打击,喜欢抱怨他人。这说明他()(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o

o

o

? A.智商高 B.情商低 C.智商低 D.情商高 17.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

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这就是著名的()(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o

o

o

?

o

o

o

o

?

o

o

o A.非理性人假设 B.感性人假设 C.理性人假设 D.非感性人假设 18.下列习惯可能伤害配偶的是()(单选题2分)A.情爱 B.积极倾听 C.控制情绪 D.尊重对方 19.活力是指精力充沛,在工作中表现为( )(单选题2分)A.善于与同事沟通交流 B.面对困难坚忍不拔 C.从来不知疲劳 得分:2分 得分:0分

篇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中学生低自我效能感的成因分析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1977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并成为班杜拉社会学系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我与感受。在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构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例如,儿童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绩,他就有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完成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项行为,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项行为。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是,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初中生的学习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以及对教育功能和教师功能的认知与评价。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实,初中生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效果存在显著的影响,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则是教育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在我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发现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低下。

一、农村中学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

a、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从汝阳县陶营二中和蔡店乡中中学随机选取七、八、九学生,共九个班,其中初中每个班随机选取约40人,共360人。

2.方法

(1)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本问卷是研究者参考Pintrich & De Groot(1990)编制的自我效能感问卷,结合日常观察和访谈,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该问卷包括24道测试题,其中正向题19道,负向题5道。本问卷的评分采用6

点计分,答案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正向题中“完全符合”计为6分,“基本符合”计为5分,依此类推,“完全不符”计为1分;负向题的计分方法与此相反。总分变化范围在24~144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该被试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经信度检验,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为0.9021,分半信度R为0.891。

(2)施测程序。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在测完中段考后几天对被试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在跟班教师的配合下,由主试向被试说明指导语,指导语力求简单明了,避免暗示性。主试由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担任。待被试完全理解答题要求之后再开始作答。所有问卷一次完成,测试时间大约为15分钟,问卷回收率100%。

(3)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首先对回收的各班测量问卷进行检查,剔除不合格答卷15份,然后对剩余的345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a、研究结果

1.性别、户籍、层次与年级差异

为了比较不同年级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我们采用了年级均值比较进行方差分析,分别统计各个年级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我们可以看到七年级学生的平均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分最高,九年级的均分最低;这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同,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一直呈下滑的趋势。

为了比较不同性别、户籍、层次的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差异,笔者分别统计男女、本地外地学生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从调查中我们看到男生的平均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分比女生的高。另外,外地比本地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分高,前者分布离散程度大。

c、分析与讨论

1.不同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研究结果表明,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存在差异,低年级差异越大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差异越显著。而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育大致成熟,无论是在自我意识、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还是在情感、情绪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各方面,都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处在一个大致相似的环境当中,各种外界因

素对他们的影响不明显,所以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大致一样。

研究还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越来越低。原因如下:初一学生心理变化大,情绪不稳定,思维活跃,加上刚入学,压力小;而初二开始为中考作准备,老师和家长也在这个时候督促学生抓学习,所以学习压力开始变大,一直持续到中考之后。另外,虽然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一切工作还是围绕着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在转。上级部门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教师、家庭、社会则以分数的高低和升学与否作为评价学生成败的标准。为了提高升学率,有的学校初二就把初中三年的课程全部教完,最后一年全力为中考冲刺;有的学校取消“不必要”的课程,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等可以利用的时间来为学生补课,学生整天埋于题海中,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中,学习自我效能感自然不会高。

2.不同性别的自我效能感

研究结果表明,该中学的初中和高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已有的同类研究成果相符合(郑晖等,2007)。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个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以及情绪和生理状态因素。而相对高中生和初中生来说,影响他们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可能更多来自于学习成绩等各种有关的校内因素和家庭因素。

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历来是强调男女平等,男女儿童从开始入学就接受同样的教育,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在同一个班级学习,面对同样的教师,学习的是同样的内容,因而所受的校内影响大致相同。另外,我国教育已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力争改变以往忽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忽视学生心理需求的种种错误做法,提倡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男女学生以同样的关注。所以,在这种相对平等的、无差别的教育模式下,个人的成败经验对男女生来说,影响基本上相似。

二、结论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伤存在差异,特别是年级差异越大的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差异越显著;该中学的初中与高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个人的成败经

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以及情绪和生理状态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对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将来的发展具有更加特殊的现实意义。

三、中学生低自我效能感的成因分析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之间呈正相关。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有同等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很多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很低。地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消极归因

通常,人们总是对自己行为的结构寻求解释,心理学上称之为归因。归因理论的发展者维纳研究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败是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维纳将这种原因从以下三个维度划分层次:1.控制源:内部或外部,如能力、努力使内部原因;任务难度和运气则属于外部原因。2.稳定性:稳定或不稳定,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努力、运气则是不稳定的。3.可控性:可控或不可控,努力是可控的,而能力、任务难度则是不可控的。学生也有对自己学习的能力、水平和考试成绩的下降或提高寻求原因的倾向,通过归因来认识、预测和控制自己随后的学习行为。通常,成功时将原因归于自己努力的结果时,有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而失败时如果认为自己不具备良好成绩的能力,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2.习得性无助感

有的学生在经历了几次或多次学业上失败后,形成一种自我认识偏差,即认为自己无论再怎样能力也不会取得学习的成功。这样的学生对学习毫无动力,缺乏进取心,即使是对较容易的学习任务也缺乏信心,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性无助。这种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远远大于追求成功的动机。

3.教师的消极期望

师生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有所推测,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来说,他们对自身能力的大小、成功和失败进行评价时,往往更倾向于以别人的评价或期望作为参照标准,也更依赖于来自他人的直接反馈和支持。如果他们经常受到教师的消极期望自信心就会遭受打击,在学习活动中也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态度的。

4.目标设置不当

学习目标的设置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同时也激发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但有些学生在设置学习目标时,没有切合自身实际和自己的基础,将目标定的太高太泛。由于目标设置不当而导致学习的毫无起色或失败,这就使他们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特别是经过了一定的努力之后仍收效甚微时对其自信心的打击更大。

5.缺乏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也是造成成绩差异的重要原因。学习策略和自我效能感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有的学生学习策略意识淡薄,没有根据学习能容和个人特点选择有效策略,很少评估自己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从而造成了学业上的失败,学业失败又使学生产生更低的效能感。下表说明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篇三:自我效能感

第二节 自我效能感

一、自我效能感概述

(一)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能成功地执行任何特定行动任务的期待,也叫功效期待。换句话说,自我效能感指个体能成功地执行特定情境要求的行为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如果评定了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即让人们明确地预测成功地进行某一行动的能力,就能够预测他相关的行为。这表明一个人关于胜任的自我知觉和他实际上胜任地行动的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人们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和愿意冒的风险,人们感知的自我效能感越强,选择的目标越高,在从事目标中的毅力也越强。相反,那些认为自己缺乏应付生活能力的人容易焦虑,可能形成回避倾向,面对逆境时也容易抑郁,在应付不能控制的压力时免疫系

统容易受到损害。相比之下,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能够坚持,轻易不放弃。

(二)三元交互决定论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三元交互决定论的逻辑产物。班杜拉提出了环境(E)、人(P)和行为(B)三者的交互决定论。他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人的内部因素(主要是认知)与环境(主要是社会因素)相互作用(选择与影响)的结果;人的认知不仅会影响行为的组织,而且行为的反馈又会使人产生对结果的认知与调节功能提高;人的行为不仅改变着环境,环境也制约着人的行为。

图8-2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

该理论主要涉及个人的认知因素在三元相互作用模型中的作用──认知对感情和行为的影响以及行为、感情和环境事件对认知的影响。班杜拉认为,所有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通过改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起作用。自我效能感的最初定义为相当具体的期待类型,即关于个人对自己执行产生某一结果所要求的特定行为的能力信念。然而,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已经扩展,指“人们对自己控制生活事件的能力的信念”,“动员任务所需要的动机、认知资源或行动过程的能力信念”。因而,自我效能感“不是关于个人拥有的技能,而是关于个人对自己使用已有技能所能做的判断”。根据班杜拉的观点,人们加工、权衡和整合关于自己能力的不同信息来源,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程度。因而,自我效能感决定目标的选择和指向目标的行动、在从事目标中花费的努力、面对逆境的坚持性,以及情绪体验。

二、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以往绝大多数关于自我评价的概念是综合性的,如自我概念是关于自我的全部信念,自尊是对这些信念的全部评价即一个人对自己作

为个人价值的评定。然而,一般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测量对特定行为或情境中的心理社会功能的了解没有太大的帮助。大量关于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证明,特定的认知测量比综合性的特质或动机测量能更准确地预测特定的行为。由于这一原因,自我效能感并不作为个性特质,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针对特定行为的测量。测量自我效能感的准确水平由任务性质和情境决定。

虽然自我效能感有时指个人的一般胜任和效能感,但是在特定背景中定义、操作和测量特定的行为或行为系列时,自我效能感术语最有用。研究者已经编制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量表。研究表明预测抽烟者成功放弃香烟的最好方法是测量他停止抽烟的自我效能感,不是他的自尊。如果能够测量吸烟者在特定情境下能够抑制吸烟的期待(在聚会上、吃饭后、和吸烟者在一起),测量停止吸烟的自我效能感更成功。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让人表明能做某一特定任务的自信程度来评定自我效能感。例如,班杜拉和同事评定心脏病发作病人的恢复。给病人描述许多任务,如在附近开车行驶几站、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在狭窄山路上开车等。可以从诱发紧张情绪的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见

表8-7示例),对于每个条目,回答需表明自己能做相应任务的自信水平。

自我效能感对预测相关行为的准确性很高。例如,评定的自我效能感和人们接受治疗之后对以前恐惧的物体的接近程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

表8-7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下面所列的是能激起焦虑、烦恼和愤怒的情境。想象在每种情境中你可能有的感觉,如你的心脏跳动更快、你的肌肉紧张。指出你现在是否能容忍每种情境引起的紧张情绪。

在“能做”栏下面,选择(画“√”)你期待现在能做的任务或活动。

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出自:创业找项目
链接地址:http://m.gjknj.com/duwu/153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

创业找项目

© 创业找项目 m.gjknj.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