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范文网 导航

2020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模拟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来源网站:卡耐基范文网 2020-07-27
卡耐基范文网

  2020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模拟试题(word版 含答案)

  由于版式的问题,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隋朝的建立者及时间分别是(宜春)

  A.隋文帝杨坚,581年 B.隋文帝杨坚,589年

  C.隋炀帝杨广,581年 D.隋炀帝杨广,589年

  2.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有功有过,作出的对历史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是(宜春)

  A.兴建许多粮仓 B.开凿大运河 C.统一全国 D.加强XX集权

  3.唐太宗、武测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宜春)

  A.开通大运河 B.建立唐朝 C.重用人才 D.修建长城

  4.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宜春)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5.某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词:“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应是(宜春)

  A.松赞干布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6.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了汉族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宜春)

  A.突厥 B.回纥 C.吐蕃 D.靺鞨

  7.北宋的都城东京是今天的(宜春)

  A.杭州 B.北京 C.开封 D.南京

  8.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水和长江的那一段是(宜春)

  A.邗沟 B.江南河 C.通济渠 D.永济渠

  9.“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在他的哪位大臣死后说的一段话(宜春)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10.下列制度中,由隋唐开创的是(宜春)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丞相制

  11.日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宜春)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

  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12.在我国南宋有一位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宜春)

  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

  二、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3小题,共6分,每小题有一处错误,请写出错误的内容并订证)

  13.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使唐朝进入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错误:  宜春 订正:   。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错误:  宜春宜春订正:   。

  15.隋炀帝废除弊端严重的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错误:  宜春 订正:   。

  三、综合题(本大共3小题,第16题8分,17题7分,18题5分,共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群,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材料二:“忆昔开方全盛,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丸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2)为了开创盛世,唐太宗和唐玄宗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请举出三条他们采取的措施。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得到哪些启示?

  17.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继资政通鉴》

  (1)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谁?

  (2)材料中的“北朝”是什么国家?

  (3)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的名称是什么?怎么评价它的?

  18.“苏湖熟,天下足。”

  (1)这是什么时期的谚语?

  (2)“苏湖”指什么地方?

  (3)这句谚语的含义是什么?

  20xx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隋朝的建立者及时间分别是(宜春)

  A.隋文帝杨坚,581年 B.隋文帝杨坚,589年

  C.隋炀帝杨广,581年 D.隋炀帝杨广,589年

  【考点】51: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以隋朝的建立者及时间为切入点,考查隋朝的建立.

  【解答】依据所学,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故选A.

  2.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有功有过,作出的对历史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是(宜春)

  A.兴建许多粮仓 B.开凿大运河 C.统一全国 D.加强XX集权

  【考点】53: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以隋炀帝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

  【解答】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用六年时间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历史影响深远.

  故选B.

  3.唐太宗、武测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宜春)

  A.开通大运河 B.建立唐朝 C.重用人才 D.修建长城

  【考点】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5A:女皇武则天;5B: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措施的知识点.识记唐太宗、武测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重用人才.

  【解答】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选拔贤才的政策.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

  故选C.

  4.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宜春)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考点】5B: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故选B.

  5.某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词:“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应是(宜春)

  A.松赞干布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交住.

  【解答】“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中的东瀛指的是日本.主题曲概括了唐朝时著名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历史功绩.

  故选C.

  6.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了汉族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宜春)

  A.突厥 B.回纥 C.吐蕃 D.靺鞨

  【考点】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藏族发展史.

  【解答】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故选C.

  7.北宋的都城东京是今天的(宜春)

  A.杭州 B.北京 C.开封 D.南京

  【考点】6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以北宋的都城为切入点,考查北宋的建立.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故北宋的都城东京是今天的开封.

  故选C.

  8.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水和长江的那一段是(宜春)

  A.邗沟 B.江南河 C.通济渠 D.永济渠

  【考点】53: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

  【解答】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其中连接淮水和长江的邗沟.

  故选A.

  9.“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在他的哪位大臣死后说的一段话(宜春)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考点】57: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的史实.

  【解答】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得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朝臣进谏成风,他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他死后,唐太宗称自己失去了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故选C.

  10.下列制度中,由隋唐开创的是(宜春)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丞相制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

  【解答】分封制开创于西周;郡县制开创于秦朝;丞相制开创于秦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并完善.

  故选C.

  11.日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宜春)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

  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的史实.

  【解答】遣唐使是日本赴中国的使节团,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遣唐使团组织完备.遣唐使通过友好访问或是留学长安,把唐代大量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故选D.

  12.在我国南宋有一位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宜春)

  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

  【考点】66: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分析】本题考查岳飞抗金,知道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精忠报国”,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解答】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精忠报国”,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故选D.

  二、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3小题,共6分,每小题有一处错误,请写出错误的内容并订证)

  13.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使唐朝进入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错误: 唐太宗宜春 订正: 唐玄宗 。

  【考点】5B: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

  【解答】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XX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

  错误:唐太宗;订正:唐玄宗.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错误: 杜甫宜春宜春订正: 李白 。

  【考点】5J: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以改错题的形式,考查李白的相关知识.

  【解答】李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故答案为:

  错误:杜甫;订正:李白.

  15.隋炀帝废除弊端严重的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错误: 隋炀帝宜春 订正: 隋文帝 。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以科举制度的创立为依托,考查的是隋文帝历史功绩的知识.

  【解答】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废除弊端严重的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即采用分科考试的选拔官吏.

  故答案为:

  错误:隋炀帝;订证:隋文帝.

  三、综合题(本大共3小题,第16题8分,17题7分,18题5分,共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群,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材料二:“忆昔开方全盛,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丸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2)为了开创盛世,唐太宗和唐玄宗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请举出三条他们采取的措施。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得到哪些启示?

  【考点】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5B:开元盛世;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本题以唐太宗、唐玄宗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统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解答】(1)由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唐太宗时期,重视发展生产;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唐玄宗统治时期,注意发展生产;重用人才,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相,励精图治;注意戒奢从简,曾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围绕“以民为本”,“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重用人才”.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贞观之治.

  (2)重用人才,戒奢从简,重视发展生产.

  (3)围绕“以民为本”,“知人善任”等来回答.

  17.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继资政通鉴》

  (1)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谁?

  (2)材料中的“北朝”是什么国家?

  (3)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的名称是什么?怎么评价它的?

  【考点】64: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据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宋真宗.

  (2)依据(1)的解答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宋真宗,“北朝”是指辽.

  (2)据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但双方又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故答案为:

  (1)宋真宗.

  (2)辽.

  (3)澶渊之盟;维持了长期和平,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北宋送给辽岁币,加重了人民负担.

  18.“苏湖熟,天下足。”

  (1)这是什么时期的谚语?

  (2)“苏湖”指什么地方?

  (3)这句谚语的含义是什么?

  【考点】68: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知道“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答】(1)这是南宋时期的谚语,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苏湖”指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

  (3)这句谚语的含义是太湖流域盛产水稻的苏州和湖州一带成为著名水稻产区和天下闻名的“粮仓”.

  故答案为:

  (1)南宋.

  (2)苏州和湖州.

  (3)太湖流域盛产水稻的苏州和湖州一带成为著名水稻产区和天下闻名的“粮仓”.

  20xx年8月7日

2020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模拟试题(word版 含答案)》出自:卡耐基范文网
链接地址:http://m.gjknj.com/duwu/3515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免费论文网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 卡耐基范文网 m.gjknj.com 版权所有

付费后即可复制
限时特价: 5元/篇原价10元
在线支付
联系客服
复制成功!
付费成功后,若无法使用请联系客服 客服微信号 p00852-1 长按微信号可复制 便于您搜索 打开微信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30 14:00-18:30 周六 9:00-12:30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