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范文网 导航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来源网站:卡耐基范文网 2020-09-11
卡耐基范文网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两课时)

  课文分析:

  《沁园春·长沙》是统编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由3篇教材组成。第2课现代诗群文阅读,分别由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雪莱的《致云雀》四篇课文组成,而第3课则由两篇小说,分别是茹志鹃的《百合花》以及铁凝的《哦,香雪》组成。《沁园春·长沙》是一篇单篇的课文,编写的意图不言而喻,新课标、新教材并不是说就摒弃了单篇教学,依然重视单篇课文的教学。对文本的精读,仍然是语文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其次,《沁园春·长沙》作为现代诗的经典篇目,在新教材也继承了下来,无疑是印证了温儒敏先生所言的“守正创新”的理念。但是我们这篇课文到底应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还是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任务驱动课堂的方式来教学呢?我认为还是应该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教学,也可以说是“旧课新教”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掌握朗诵技巧,并能够较有感情地朗诵此词。

  (2)让学生运用“矛盾还原法”鉴赏该词的意象特点、 把握该词的意蕴内涵。

  (3)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情怀、通过“问题导引法”了解该词的炼字炼句的精妙之处。

  (4)教师通过设计真实情境,让学生领悟青春的意义与追求。

  (5)引导学生通过仿写的方式写作诗词。

  创作背景:

  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向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设置情境,课前预习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思考“当国家遭遇危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做?”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设置情境:

  这首诗写于1925年,此时正值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之时,同时也是反动派疯狂镇压革命的时候,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如果你身为年轻的毛泽东,重游年轻时生活过的橘子洲头,你会作何感想?请用300字写一封“告全国青年书”,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国家命运将走向何方?2、青年人又应该如何做?

  这一任务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在进行新课教学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疏通文意,初步诵读

  设置任务: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诗人在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物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一般来说,都是都是通过诵读,从而去理解疏通文意的。对于高中生来说,诵读基本上是没有难度,难在准确地把握诗词所传达出的情感。考虑到这一点,这一任务的设置是为了先让学生疏通文意,以便准确地把握情感。)

  设置任务:举办读书朗诵会

  (一) 请借鉴网上的诵读资料,自己研习诵读,在班中展示诵读成果、

  具体赛制如下:

  (1)比赛分为两部分:(一)学生诵读展示+评析(讲一下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读)

  (2)由班中同学用小爱心贴纸在相应同学们名字的下方投票决定同学的名次。

  3、精读文本,体味内涵(意象、意境、炼字)

  设置情境任务:

  (1)当你独立于寒秋,看着湘江向北流去,你站在橘子洲头,你会选择什么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才最突出秋景的特点呢?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体会秋天诗词的意象特点。)

  (2)对比《天净沙·秋思》与《沁园春·长沙》两首都是写秋景的词,在意象采用上有何不同?在诗境的营造上又有什么不同?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 “矛盾还原法”理解全诗。设置任务:同学们通读全词之后,不难发现,这首词有几处与生活现实矛盾的地方。比如“百舸争流”一句,据我们所知,湘江并不能容纳下“百舸”,词人为何这么写呢?相似的句子在词中还有吗?你能说说词人的用意吗?

  (教师示范讲解“百舸争流”这一例子,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词进行探究。)

  4、课后延伸

  请搜集有关的毛泽东诗词,在下节课将该词抄在黑板上,并朗诵。向全班同学讲解此词。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出自:卡耐基范文网
链接地址:http://m.gjknj.com/duwu/3546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免费论文网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 卡耐基范文网 m.gjknj.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