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范文网 导航

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

来源网站:卡耐基范文网 2020-09-11
卡耐基范文网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积累字词,品味关键词语;背诵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 诵读诗歌, 把握词的意象和意境,概括画面,并能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词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学习伟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 品味意象,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词作。

  教学难点 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一识,识“大体”

  1.导入新课

  中国梦,一个雄奇壮丽的梦。东方睡狮古老中国一梦百年,醒于毛泽东。毛泽东以他的大气,抒中国少年之风发意气,启少年中国强盛之旅。初中时我们学过他的《沁园春.雪》(齐背),诗人写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王者霸气,这时江山已定。其实早在1925年,年轻的诗人就已经初露锋芒,显示出王者的“大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沁园春.长沙》。

  2. 文学常识

  ⑴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⑵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⑶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⑷词的分类:①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分段,词中称为片、阕、叠。单调词不分段;双调词分两段,上片下片;此外有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②按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二、读一读,读“大气”

  1.播放朗诵视频,感知这首词的基调。

  正音: 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廖廓(liáo 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2.指名朗读,思考哪些地方需要重读?用笔画下来。

  明确:领字要重读,如独立、看、怅、忆;动词需要重读,如争、击、翔、粪土、击、遏等。

  3. 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提示:乐观豪迈、开阔大气。)

  4. 思考:你感受到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大气?

  ⑴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⑵自由的大声诵读,说说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诗人的大气。

  示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卓然而立、中流砥柱的英气。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诗人“独立”,表现出爱秋而不畏寒的卓然而立的形象和中流砥柱的气概。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写景视野的开阔豪气。比如“看”领起的七句,远观近看,仰视俯视,大开大合,开阔大气。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问江山问大地的情感大气;特别是“怅”领起的三句。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藐视权贵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气!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诗人的凌云壮志得以实现。

  ⑶教师补充:如果说豪迈气派反映的是毛泽东精神世界的质地,那么宏大气象说的就是他精神世界的容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座座顶天立地的磅礴大山蜿蜒起伏,犹如温顺细碎的浪花、轻轻一握的泥丸——这是他精神世界的空间包容度。“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他精神世界的时间包容度。30岁离开湖南、奔向革命风暴中心的时候,他就写下了“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以这样的决绝气势抒写自己改造旧中国的信念意志。从此,诸如昆仑、寰宇、四海、五洲、汪洋、北国、长城之类的宏大词汇就成了他诗作中最常见的意象关键词。

  本词无一例外的使用了大美的宏大意象。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毛泽东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岳麓山, 面对如画的秋景,追怀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成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不朽诗篇。

  5. 教师范读。

  6. 学生朗诵展示。

  三、品一品,品“大美”

  1.在朗诵的基础上,请学生们概括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分别找到统领上下阕的关键字词(诗眼),并概括全词描述了哪几幅图画。

  ⑴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其中“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承上启下。

  ⑵上阕的关键词是“看”下阕的关键词是“忆”。

  ⑶四幅图画——寒秋独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2.请同学们齐读上阙“看”领起的七句,看看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大美体现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⑴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万)山 ———— 红(遍)

  (层)林 ————(尽)染

  (漫)江 ————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 ————(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 ———— 击长空

  鱼 ———— 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⑵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⑶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些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层林尽染 染,写出了色彩浓烈。

  百舸争流 争,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 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有力之状。

  鱼翔浅底 翔,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

  竞自由 竞,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教师补充:诗词特别讲究炼字,除了上面几个字外,比如开头一句的“立”字也很有韵味。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背景,诗人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这是他政治革新失败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表露了他决不妥协的决心。一个“独钓寒江”,一个“独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3.“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品意象,品语言,发挥想象力,一幅幅充满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的立体秋色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尽显诗人的拿云“大气”!诗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上阙通过写景抒情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四、比一比,比“大志”

  1.过渡: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升华为哲理的思考。这时站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关怀天下的哲人。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轻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2.请同学们齐读下阙“恰”字引起的七句,说说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同学少年”的精神风貌如何?

  “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小结:刻画了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他们风华正茂、奋发有为、敢于斗争、藐视权贵,有改造旧世界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3.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1910年,外出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写了一首励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

  如今缺乏大气格局的青少年又是怎样的呢?人情味缺乏、惰性十足、不善坚持、不爱吃苦、缺乏钻劲、好吃零食、没有规划、不重积累、缺乏诚信、沉迷网络等并不少见。另外,还有性别错位:男生比较伪娘,女生比较威武等等不一而足。

  通过鲜明的对比,相信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自身的不足。

  五、议一议——议大局

  1.评议:作者笔下的秋景与古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古人的悲秋情怀——自古逢秋悲寂寥: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

  屈原——哀秋冬之绪风

  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诗人笔下的秋:数量(万、百)、范围(遍、漫)、程度(尽染、碧透)、力度(争、击、竞);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美不胜收,扫尽千古悲秋之气;感情基调:热爱、积极。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思考: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这与一个人的哪些方面有关?观看视频《诗人毛泽东》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杰出的政治家,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他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3.感悟:请同学们联系自身和现实谈谈当代“同学少年”们应该有怎样的大志和怎样的大局意识?应该如何去实现大志树立大局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理清思路,确立中心发言人。

  小组发言示例:学习毛泽东的自信、乐观、豪迈的英雄主义豪气。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险恶局面,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迷人味道;在突破敌军围追堵截的长征路上,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热烈景象;面对“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形势,诗人感受到的却是“大地微微暖气吹”的气息!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延续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这种精神,一群青年学子,他们崇尚行胜于言,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或奔赴西部,燃烧激情;或扎根基层,放飞梦想;或携笔从戎,筑我长城;或投身主流,谱写青春;或创新创业,乘风破浪……他们将自身命运与时代和祖国的命运牢牢系在一起,选择了更加厚重的人生。

  4.小结:奋斗精神永不过时,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我们更要以大无畏的精神面对高中三年,书写下人生最光辉的一页。

  六、写一写,写“大作”

  1.课文总结: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气的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美的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大志的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有大局的斗士。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文本,齐读课文,感悟诗人的大气。

  2.课后作业: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中,有的人追求立大志成大业的人生,也有人欣赏生活中的小确幸、个人的快乐和随意。你对于人生的大与小有什么看法和思考呢?请同学们课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课堂总结:课文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相信同学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并且将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种子生根,发芽。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语:

  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拥有一颗积极的心态,树立理想,掌控命运,让中国梦从我们这里起航!

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出自:卡耐基范文网
链接地址:http://m.gjknj.com/duwu/3546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免费论文网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 卡耐基范文网 m.gjknj.com 版权所有